《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科教 > 正文

家庭教育中,“普法”这个环节不可或缺

视觉中国供图

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家长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和孩子一起提升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分年龄阶段学习不同法律知识

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权利意识。首先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普法教育要将理念、概念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与青少年的理解能力相适应。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了解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基本的交通规则;小学高年级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初步了解未成年人能够理解的违法犯罪行为、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中阶段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了解物权和知识产权的概念。跟青少年相关的侵权行为也要学习,比如遇到校园伤害、体罚怎么办。

到了高中阶段,深化对程序原则的认识、建立尊重所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法律规则,全面认识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等和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同时,也要了解一些我国加入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比如《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

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

普法是跟认知发展相关的过程,是理解、遵守规则,了解权利和义务,形成物权、人权观念的过程。家长更要积极学习《家庭教育法》,成为孩子们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

以孩子能理解的形式来进行教育也非常重要。前不久的社会新闻里,有一个妈妈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带去派出所“自首”,说孩子两次偷东西。实际上,把孩子带去派出所,容易对于低龄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英国导演希区柯克小时候很调皮,父亲为了管教他,有一次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关了10分钟。希区柯克说他永远忘不了牢门关上的声音,这种被抛弃的恐惧影响了他的一生。

通过生活案例学习法律

在生活中通过案例来学习,也是普法教育一种很好的方式。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以及罗翔老师的法律讲座深受欢迎,就是因为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普法,并贯穿了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权、财产权的保护。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无意中触犯了法律。比如春天杨絮飞舞,每年都有未成年人因为好奇点燃杨柳絮,造成火灾。而这一行为如果达到法定年龄就会以危害公共安全而被判放火罪。还有些受害人不懂得保留证据、报警求助,却以暴制暴,结果受害者反而成了犯罪者。

有些人担心青少年学法后会钻空子,在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当然不是。不到年龄不负刑事责任,不等于家长没有监管责任,也不等于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对于低年龄的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行教育更为重要,如果能树立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权利的尊重,那么无论多大年龄都不会去挑战法律的底线。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