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科教 > 正文

助力公民科学素质“再提素”2023年“科技馆之城”海淀区活动举办

充分释放北京市科技科普资源优势,助推科技场馆和科普资源协同发展,助力公民科学素质“再提素”,8月30日,2023年“科技馆之城”海淀区活动在北京海洋馆举办。北京市科协二级巡视员张玉山、海淀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鹏等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张玉山指出,作为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海淀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4.5%,位居全国地市级首位,科普工作实力雄厚。希望海淀区继续发动多元主体投身科普事业,进一步提升成员单位科普服务能力,增加科技文化内涵,共同打造百姓身边的科技馆之城。

陈鹏在致辞中表示,海淀作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格局,让优质科技科普资源串珠成链,形成科普“磁力场”,让科技场馆真正成为公众身边可接近、可参与、可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力量,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志愿者在服务基层科普事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一直以来,海淀科技馆之城志愿服务队努力提升科技科普志愿服务水平,助力区域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活动现场,北京市科协二级巡视员张玉山、海淀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鹏,海淀团区委书记李乾坤为服务队授海淀科技馆之城志愿服务队旗。

为进一步推进科技馆之城建设,市科协等单位领导为北京海洋馆、国家植物园、中科院过程所、海淀区气象局、星航学舍、牡丹电子集团6家海淀区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授牌。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还设立了科普示范展示空间与高端科技、科研资源科普化展示空间两大展区。在科普示范区展示区域,选取优秀科普教育场馆向公众展开展示科普示范的内容与力量。

高端科技成果科普转化展示空间则邀请海淀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将优秀的科技产品、科学技术进行展示。来自北京大学智能仿生设计实验室的展示项目“仿生金龙鱼”受到了热烈关注。仿生金龙鱼是一款多关节水下机器人产品,能够像真鱼一样顺畅优雅的自如游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该项技术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全局视觉控制技术,可应用于多个领域。

Rheobot创新团队在展览展区带来4D打印技术和软体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流变机器人。流变机器人(Rheobot)是软体机器人的进一步升级,具有无限变形的能力,其运动原理利用了智能流体在外场刺激下的溶胶-凝胶转化,可以实现类似原生动物的变形、进食与组合能力。

一项“反诈”应用DeepReal引发在场公众驻足。依托第三代人工智能技术,DeepReal可以快速对文本进行真伪鉴别,实现输出判断结果、生成检测图像、提供检测报告等功能,以支持对人工智能技术滥用行为的管控和治理。

科普阅读“首都科普好书”流动展以推荐图书为主要内容进行展示,现场举办参选图书展览。“首都科普好书”经过近四年的组织和运营,已整合了一批北京地区优质科普图书资源,举办各类公益科普活动,受到社会普遍认可。

记者获悉,北京市科技馆之城建设将充分释放北京市科技科普资源优势,激发科技与文旅融合的生机活力,统筹推进北京市科技场馆和科普资源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据介绍,北京市“畅游·无边界”科技馆之城系列活动还将持续推进。怀柔区“国科天花板”科普研学主题活动、通州区“社交元宇宙”参观体验主题活动都将陆续开展,并与其他区县联动,引领全市掀起科普活动高潮。

“为的就是能够持续带领公众享受这一场便利、深入的科学文化探索之旅,打造一个触手可及的、身边的‘科技馆之城’。”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https://finance.ifeng.com/c/8SpK1z7hZy9

(编辑:萧鼎  审编:AD)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