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科教 > 正文

科技助云南蓝莓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科技助云南蓝莓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蓝莓产业是仅次于草莓产业的世界第二大浆果产业,在我国,已有27个省份开启了蓝莓产业化种植之旅。截至2023年,全国蓝莓种植面积已接近115.5万亩,产量52.5万吨。其中,云南蓝莓种植面积17.6万亩,产量10.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2004年,玉溪市澄江市在省内率先引进蓝莓进行试验种植,拉开了云南蓝莓商业化栽培的序幕。随着蓝莓早熟品种的引进种植,云南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蓝莓主产区,小小的蓝莓南下北上,走进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商超,深受消费者喜爱,擦亮了云南蓝莓的金字招牌。在蓝莓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部门的产业引领和科技服务支撑。为推动云南蓝莓产业健康发展,云南省农科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精准聚焦果农果企需求,开展种业及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发,逐步探索建设具有竞争力的蓝莓现代产业体系。

勇闯良种选育的“竞技场”

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低灌木。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喜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PH4.0-5.5)。喜凉爽的气候,适宜平均温度为13-20℃。不同品种冷积温(小于7.2℃积温)不同,如蓝高丛(常绿)小于250小时,北高、矮丛则大于800小时。云南气候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能够满足蓝莓花芽春化所需要的低温条件。例如,滇中及南部冻害较少,且大部分地区土壤酸碱度适宜,市场常见的蓝莓品种均可栽培,所产的蓝莓花青素含量高,糖分积累多,品质上乘。这些优势条件吸引了国际浆果巨头Driscoll's怡颗莓、Agrovision、佳沃、海升、光明、陶朗等纷纷入驻投资蓝莓产业,也带来诸多受市场追捧、消费者认可的常绿蓝莓优良品种,无需冷温就能开花结果,果粒大(22+)、甜度高,成熟期可提早到12月至次年1月份上市,填补了全年空档期,推动云南蓝莓进入设施基质栽培3.0时代。

科技助云南蓝莓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蓝莓品质主要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最核心的是品种,其次是栽培技术,第三就取决于气候条件。种源是蓝莓产业发展的核心和源头,云南农科院组建创新团队,从最早引进兔眼系蓝莓品种“灿烂”、北高丛系蓝莓品种“布里吉塔”“都克”等,到近几年南高丛系蓝莓品种“莱格西”“绿宝石”“天后”等30多个蓝莓品种,先后筛选出10余个品种,在曲靖、昭通、玉溪、红河、保山等地规模种植,经过10余年发展,现在的品种已经迭代5代。

培育低纬高原蓝莓品种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创新团队对我省本土野生蓝莓资源开展精准鉴定和特异性资源创新利用,配组杂交组合100余个,培育1万余株杂交实生苗,有望培育出适宜性新品种。

苗好一半收。优质种苗是高产的前提和基础,团队研究建立起蓝莓高效繁育技术体系,获得“一种快速培育蓝莓早期定型组培商品苗的方法”,研制云南地方标准“蓝莓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农科院繁育生产的蓝莓优质组培苗曾经占到云南市场的1/3。现在,澄江市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种植户230多户,优质种苗及服务让更多农户靠蓝莓种植走上致富道路,果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深耕精准栽培的“示范田”

云南受土地、环境、水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蓝莓产业的规模扩张,亟需探索一条适合云南蓝莓产业高品质、全周期供应的特色化发展路径。云南省农科院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对标国际先进的花卉无土栽培模式,着力解决传统土壤栽培的短板,研究集成蓝莓绿色高效设施栽培技术,促进蓝莓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科技助云南蓝莓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云南省农科院创制了高海拔地区蓝莓两段式栽培方法,第一阶段为壮苗培育,充分利用云南立体气候优势,在光热资源丰富的中低海拔地区培育蓝莓健壮苗。第二阶段将培育到3年左右的蓝莓健壮苗移栽定植于高海拔地区,实现当年定植,当年挂果。蓝莓两段式栽培方法有效解决了云南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有效积温低,蓝莓生长量小、童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同时,高海拔地区的蓝莓成熟期比国内主产区晚1至3个月,弥补了市场空档期,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云南基本实现了全年52周供应新鲜蓝莓,成就了全球独无仅有的优势地位。

蓝莓设施无土栽培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动态精准肥水管控,如何关联蓝莓生长状态、栽培基质、水源、尾液等动态调整施肥配方成为技术难题。经多年研发,云南省农科院研究的专利技术“基于相关性分析和数据修正的精准施肥方法”“一种无土栽培灌溉系统及方法”等,在澄江、红河部分蓝莓种植企业进行了实地验证及应用,不断为种植户提供肥水检测及技术服务。在示范区内,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化肥使用成本平均节约33%,产量提高了200%。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单位面积质效及水资源利用率,推进了蓝莓绿色化发展。

打好技术装备的“组合拳”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智能化的设施农业,稳步提升优质果蔬等供给能力,已经成为整个云南省蓝莓产业的共识。《云南省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支持标准化大棚和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建设,以蔬菜、花卉、小浆果等为重点,突出全程装备国产化、系统化、适地化,解决蓝莓种植户“用得起”的问题。

科技助云南蓝莓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云南省农科院与成都智棚公司强强联手,结合云南低纬高原的气候特点,量身打造国产化的智能精准肥水系统设施设备、温室气候控制系统,根据蓝莓植株水分蒸腾量参数指导水精准灌溉,减少尾液排放量5%以上,施肥精准度在95%以上。设施价格仅为国外系统相同产品价格的40%左右,具有比较大的性价比优势。

当前,云南蓝莓产业仍然面临品种迭代快、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绿色投入品市场混乱、精准栽培标准化不高、灌溉水资源不足水质不稳定、品种保护体系不健全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下一步,云南省农科院将依托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平台,在蓝莓主产区建设科创基地,将持续开展蓝莓种业创新及设施精准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蓝莓产业设施化、智慧化、精品化发展,助力将云南打造成全球最佳的高品质蓝莓生产中心。

云南网记者陈云芬

https://yn.yunnan.cn/system/2024/04/07/033001570.shtml

(编辑:萧鼎  审编:AD)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