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东莞出台“一号文” 惠及教育交通两大民生福祉

3月11日,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暨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新闻发布会在市会议大厦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对市政府一号文和两个千日攻坚行动进行政策解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曾平治主持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市府办三级调研员张志云、市教育局副局长邓柏松、市民政局副局长杜江、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参加发布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标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要求,对比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把“民生”作为2020年度政府工作关键字,以出台市政府一号文为抓手,努力提升民生工作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幸福需求,更好地促进发展成果为市民群众共享。

为推动一号文的出台,东莞市政府办公室牵头会同市教育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等26个民生工作相关部门组建了工作专班,深入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民生的良好经验,搜集了48个先进省市318份材料;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开展内部各类调研走访、碰头会商20余次;积极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先后召开多场基层座谈会,广泛听取镇村基层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提炼修改,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并形成了行动计划,为东莞市民生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

在此基础上,针对民生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教育和交通两个领域,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开展教育扩容提质和品质交通两项千日攻坚行动。其中,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由市府办会同市教育局,围绕加快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形成了《东莞市关于加快公办中小学建设的实施意见》;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由市府办会同市交通运输局等15个部门,研究出台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的实施意见》。两个《实施意见》在市政府一号文的统领下,共同构成了推进民生工作的主要文件和政策依据。

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指出,东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领,以补短板、优服务、推创新为主线,积极提供高标准、高水平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民生领域工作和制度改革创新。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创新机制,统筹落实;二是坚持以民为本,回应需求;三是坚持兜住底线,补齐短板;四是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切身利益抓起,计划立足未来两年,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初步成效,努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力争到2021年实现四个美好愿景:一是人民生活更富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产总值增长同步,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共服务更优质,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达302元/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55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民生幸福更有温度和厚度。三是人居环境更优美,环境建设、城市管理、生态治理不断强化,污水集中处理率9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森林覆盖率35.8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0%以上,天蓝、地绿、水清成为东莞常态。民主法治更健全,法治政府、响应政府、效能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合理,政府行政依法依规,政府服务便捷高效,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城市文明蔚然成风,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围绕上述目标,出台了6大举措共30项具体措施。一是强化基础性支撑,坚持公共安全与环境安全两手抓,切实保障城市更安全、环境更优美。包括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深化环境污染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城市生态屏障和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等6项措施。二是优化普惠性服务,重点围绕弱势群体,高标准提供一批覆盖面大、受惠面广、获得感强的民生服务,进一步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包括推动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健康东莞建设、推动教育扩容千日攻坚行动和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等5项措施。三是打造引领性品牌,总结推广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文旅服务、健康城市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打造具有东莞特色、引领未来改革的民生品牌。包括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就业创业支持、优化公共文旅服务、打造全民运动之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5项措施。四是构建创新性保障,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热点,着力开创实施新的民生工程。包括推动集体经济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安居工程、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服务青年和儿童发展等5项措施。五是实现体系性响应,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升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包括建设法治政府、响应政府、数字政府和完善基层治理等4项措施。六是完善长效性机制,加大民生工作的统筹力度,搭建“五统一”长效推进机制,保障各项民生建设有序开展、落到实处、抓出成果。包括统一工作部署、统一年度任务、统一资源保障、统一深化改革、统一评价督查等5项措施。

政策亮点一:开展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

随着入户政策的放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未来几年东莞市公办学校入学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办学位供给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对学位的需求,通过《东莞市关于加快公办中小学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25项举措,涉及51条具体措施,从增加教育设施、保障用地、优化审批流程、拓宽投建路径、优化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推动新建改扩建227所公办中小学,增加学位33.99万个,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6所,增加学位28.11万个,高中阶段学校31所,增加学位5.88万个,努力扩充公办学位,补齐教育短板。其中到2022年,力争完成学校建设项目126个,增加学位15.68万个,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项目104个,增加学位12.74万个,高中阶段项目22个,增加学位2.94万个,用三年左右时间扭转学位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

政策亮点二:开展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

针对东莞市交通整体谋划不足、要素保障不足、拥堵治理不足和改革创新不足等“四个不足”的问题,出台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了 38大点共119项政策,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东莞市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从“项目建设”到“体系重塑”、从“规划脱节”到“一体融合”、从“财政直投”到“经营城市”转变。

政策亮点三:加强对特殊群体、重点对象的保障

本次一号文行动计划分解的100项工作任务中,涉及民政部门的有13项,其中由民政部门牵头的有9项。在这些工作任务中,重点发挥民政部门兜底线的作用,针对困难家庭、儿童、老人等重点对象,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努力提供一批覆盖面大、受惠面广、获得感强的民生服务,让每一位群众能体会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比如,在困难家庭方面,将拓宽困难家庭临时救助范围,实施困难家庭二次医疗救助,逐步调高孤儿养育、失独家庭扶助、流浪乞讨人员伙食等救助标准;在儿童方面,通过“海豚计划”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儿童白血病特定疾病救助、困境妇女儿童健康救助等公益项目,以及打造“东莞星星联盟”等方式,向更多患有脑瘫、白血病、自闭症、听障等疾病的儿童提供帮助;在老人方面,将通过分区分级规划建设包括市社会福利中心医养结合楼等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办好医养结合试点等方式,为群众安享晚年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在残疾人方面,将从就业、托养、教育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帮助残疾人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良好的生活。

政策亮点四:开展政府职能转变及“放管服”改革

针对群众反映办事难等民生问题,通过将民生改革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打造民生领域“放管服”改革品牌。一是大力建设响应政府,通过健全群众求助快速响应机制、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开展“莞事论坛”活动、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完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机制等举措,有效汇集市民对民生工作的诉求呼声,解决民生工作的堵点痛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二是大力建设法治政府,通过依法推进阳光政务、加强民生领域立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等措施,加强对民生领域监管,切实维护公平、公正。三是大力建设数字政府,通过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民生工作管理子系统、持续完善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审批便民化、开展“一件事”一次办专项改革、推广“电子证照”、优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等措施,大力优化政府民生领域服务,努力提高政府服务便利度、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接下来,东莞市将从加强组织保障、明确目标计划、强化机制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四个方面着手,保障各项民生举措顺利落地,让人民群众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生工作的成果。

(刘献兵、吕兵红、魏建鑫)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