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从“六稳”到“六保”:以更大政策力度稳经济保民生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今年如何设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无疑是两会的重要看点。

“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是大力促进内需加快恢复,宏观政策要以更大的力度对冲疫情的影响,切实做好‘六保’和‘六稳’工作,维护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大局。”民生银行(5.780,0.00,0.00%)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非常之策应“非常之变”。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依靠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意义更为重大。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六保”。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将是今年两会的重点议题。从“六稳”到“六保”,对金融业来说,需要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务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亿万市场主体构成市场经济的基础,企业在,员工就在,经济回升就有动力,就业就有支撑。因此,外界预计5月的全国两会将公布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冲下行压力。

“我国目前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各类市场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保市场主体,重点就是要保中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抗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更为明显。政策落实、资金短缺、复工审批、税收减免、房租成本,都是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小微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更加突出。因此,保市场主体,需要着力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

为了帮助市场主体尽快纾难解困,从中央到地方积极行动,包括财税、金融、社保、外贸在内的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设立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广大金融机构及时落实贷款“降价”、还款“延时”的优惠政策,主动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开发信贷产品,千方百计满足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伴随国内疫情防控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广大中小企业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因疫情导致的需求下降、市场恢复缓慢等问题。作为“保市场主体”的重要切入点,“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预计仍将是今年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和热议的主题之一。两会之后,预计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将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同时发力,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减税降费工作要继续深入实施。对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可阶段性针对性地进行补贴或减免税费。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鼓励中小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

粮食能源安全底线不容突破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是不容突破的底线。在疫情冲击之下,把老百姓(79.600,0.00,0.00%)的饭碗端稳端牢,把能源安全供给守牢,紧迫性重要性前所未有。

“民以食为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三农”问题预计仍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话题。如何做好“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工作,也将是金融政策聚焦的高光领域。

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在春耕备耕关键期,广大金融机构全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粮食生产、流通、加工、进出口、储备以及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精准对接疫情防控期间“三农”领域的信贷需求,足额保障粮食和重要“菜篮子”品种保供的信贷供给,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防疫等方面的融资支持,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把疫情对“三农”影响降到最低,业内专家认为,下一步还需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乡村旅游产业、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生产以及农民工返工复工就业等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涉农主体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到期还款困难的适当予以展期、延期、续贷或调整还款付息计划,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及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

以“农产品(9.080,0.52,6.07%)出乡”为目标,未来广大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银行信息资源优势,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交易信息、创造交易机会,促进银企对接、企企合作,助力涉农主体渡过难关。

能源则被称作“工业的粮食”,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目前,我国能源行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蒙西至晋中、青海至河南、雅中至江西等大中型水电站等20余项重大工程已全面复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将加快推进实施,金融支持也将继续托底支撑能源产业运行。

长远看,真正解决能源安全问题,还是要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也仍将是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要领域。

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每年两会期间,民生问题都是“重头戏”,今年也不会例外。

“保基本民生,就是要保障居民基本衣食住行。疫情直接影响部分居民收入,要守好‘米袋子’和‘菜篮子’,通过临时价格补贴等措施,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保障力度。”董希淼认为。

保民生,一方面,要通过保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等措施,保障百姓收入,使其有能力负担基本生活支出;另一方面,要通过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特别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为百姓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足供给。

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近期多家银行机构已启动春季招聘,并在校园招聘中积极采用在线笔试等线上方式,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受疫情影响,人员流动不畅、物流受阻、消费途径受限,终端销售遭遇冰点,多行业供应链面临应急大考。这些链条节点上的企业一旦经营难以为继,为降低成本,必然采取裁撤员工、停止招工等举措降低资金流出量。

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下一步,金融机构应运用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方式,开展“全链条”金融服务,让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活络起来。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