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大江时评:为生态文明添彩,为民生增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梦重要内容,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导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紧抓生态环境整治不放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近些年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环境越来越漂亮,休闲场所越来越多,臭水沟变身湿地公园,垃圾场成了休闲乐园,废旧厂房成了创意园,农村土坯房变成了新楼房......环境不断变美的背后,是生态环境整治的功效,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效。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去废水、废气、废渣,坚决关停严重污染企业,实行“河长制”“湖长制”监管和控制水污染,打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等。治理生态环境是个长期的过程,既要解决好旧的问题,又要防止新的环境污染出现,久久为功,不断的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充分挖掘生态潜力,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良好生态不仅是增颜值,也增价值,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既有利于健康,又获得更高的价值。将产业与旅游融合,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如,于都县打造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农民创业就业、休闲观光、智慧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实现年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直接增加农民纯收入3500万元。又如芦溪县银河镇把“小蔬菜”做成了大产业,形成了河下秋葵、京竹菊花、乌石皇竹草、天柱岗芦笋等特色产业基地蔬菜品牌,既让农民增收又让游客驻足。良好的生态是块金字招牌,吸引着海内外客商前来合作交流、投资兴厂,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好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实现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推进高质量快速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压实责任,实行终身追究制。各行各业都要注重环保,做好身边的事,管好自己的人,防微杜渐,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以数字化为支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插上“翅膀”,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定力。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绿色发展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文/邱春桃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