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民生保障做加法 群众收入再加码

去年十一月举办的“筑梦翔安·‘创’想未来”活动,为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搭起了联系的桥梁,也为创业者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文/本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叶晓菲

图/通讯员 李毓琳

在2020年的年终成绩单上,翔安拿到了多个“第一”,其中包括人民群众获得感最为厚重的三个民生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7%,三项指标均位列全市首位。这些数字代表的是“真金白银”,对居住在这里的群众来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钱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了。

当然,这一切来之不易。去年年初疫情的突然来袭,给翔安区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推动生产生活恢复的过程中,让大家的收入曲线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一年时间,翔安区倾心、倾情、倾智,采用六个“1+1”创新做法,多维度、全方位地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六个加号,都呈现出“1+1>2”的效果,翔安以做实做细做成的作风,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聚焦工资性收入

新举措:“职业培训+岗位供给”

好方案:培训班和招聘会开到居民家门口

就业始终是最大的民生。翔安区推动“5110”精准就业帮扶工程,深入村(居)开展“三加三送”活动,以职业培训激发内生动力,以岗位供给作为外部动力,全面推进就业落到实处。

去年,由翔安区人社局举办的首期短视频运营培训班在大嶝科创基地火热开班,为现场参训青年讲授短视频运营基本知识。很多参加培训的年轻人表示,占领前沿、符合潮流,自己正好有这样的创业需求,“培训真的及时!”

这个开到居民家门口的培训班,内容是由居民定制的。区人社局在摸清辖区内退耕退养农渔民就业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职业培训新模式,以“百姓点餐,政府买单”为原则,积极组织培训机构深入新机场片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片区等重大片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渔民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进一步拓宽困难群体就业渠道。去年全年开展各类“点餐式”培训30期1134人。

开到居民家门口的,还有招聘会。去年,翔安区深入航空新城片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片区、同翔高新城片区等举办“保民生·扩就业”系列招聘会14场,313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次;还组织区属国企开发公益岗位999个,优先吸纳大龄农渔民。此外,翔安区还深化“国企带动、部门推进、镇街配合”的手加工运营模式,全区共有41个手加工点吸纳1240人就业,从业者每人每年增加近20000元工资性收入。

2020年,全年累计帮助2681名劳动年龄内五类重点对象实现就业,实现全区失业人员再就业17063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就业233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27人。

聚焦经营性收入

新举措:“创业带动+产业驱动”

好方案:孵化多个项目,发展特色产业

去年11月,“筑梦翔安·‘创’想未来”活动拉开帷幕——当天的活动现场,共有52个市、区创业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和推介,吸引了近500人到场交流互动,初步达成项目合作意向108个。

这事实上就是翔安区一直在努力做的事:培育良好的载体,让更多人“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大嶝科创众创空间成功孵化古帆船、屿厝民宿等创业项目近20个、带动就业100人;镇级“青年创业促进会”通过补贴奖励、免费创业培训、推介创业项目等措施,切实帮助退养渔民;全区还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近百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翔安本土项目超过60%……良好的创业氛围,正在吸引、激励越来越多年轻人走上创业之路。

此外,翔安区还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人文意蕴丰厚的产业:澳头社区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乡村游,激活餐饮、民宿市场,带动就业351人,旅游年营收1.74亿元;大嶝街道通过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时光邮局等配套,打造民宿示范点,目前已试运营并获批备案。

聚焦转移性收入

新举措:“社会保障+爱心帮扶”

好方案:“零负担”参保模式,推动应保尽保“全覆盖”

4.60亿元——这是翔安区2020年发放的各类补贴补助的总额,涵盖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助、贷款贴息、翔安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补助、厦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及参保补助区级分摊、翔安区保障性就业补贴、翔安区老人养老补助等各类补贴补助等。

每一笔钱都被用在了刀刃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区实施“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国企担保+政府贴息”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零负担”参保模式,推动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从目前的“广覆盖”走向“全覆盖”。2020年全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69万人,同比增长9.67%;全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6919人,新增到龄办理退养按月领取养老金3946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38万人,参保率99.97%。

与此同时,翔安区为辖区内低保对象1802户3033人发放低保金2187.99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50.08万元;为279名特困人员发放特困供养金623.77万元,为215名散居特困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8.62万元;为85697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417.698万元。

亮点

“发展用地+资源要素” 增加财产性收入

翔安区通过积极开发农村集体发展用地,深入开展“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大力策划“造血”项目,激发农村资产资源要素活力,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蔡厝社区采用“飞地”模式建设发展用地项目,2020年收益965.43万元,惠及2288人,每人可分红4219元;双沪社区创新宅基地“四统”建房模式,通过配套店面引进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年可为社区带来近23万元经济收入,解决150余人就业问题;东园社区通过盘活村部、幸福院楼顶闲置空间,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益10万元。

“资金投入+政策扶持” 提高激励性收入

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利用现有人才扶持政策进行资金扶持,精准保障服务类企业的领军人才,解决子女就学、个税奖励扶持——2020年共安排各类人才经费9136万元,涉及重点产业和教育、卫生、农业等不同领域。

“权益保障+宣传引导” 守好居民钱袋子

加强劳动纠纷调处,受理监察投诉案件2927起,追回所拖欠工资款6098.8万元;督促用人单位遵守最低工资制度,引导参照工资指导线合理设岗定薪,适时调整薪酬待遇促进薪酬合理增长,推动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同步增长,依法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此外,翔安区多部门还联合深入一线,宣传科学理财以及防诈骗、防民间借贷、防非法集资等知识,切实提高防骗警惕性,同时协调各银行预留部分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存款产品,用以满足被征地群众的投资需求,筑牢群众资金安全防火墙,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