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东山肉菜市场“再升级” 越秀民生实事再出实招

东山肉菜市场,是由社区自发建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1988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后开业。目前,市场总经营面积约1800平方米,档口约100户,是居民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经过几轮升级改造,东山市场面貌逐渐变得整洁、舒适、便捷,居民肉菜采买的体验感、舒适度显著增强。2021年,越秀区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肉菜市场升级改造纳入区十件民生实事,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东山肉菜市场品质提升则成为了越秀民生实事工程的具体体现和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例子。

越秀肉菜市场升级改造民生工程显实效

民以食为天。肉菜市场关系到国计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肉菜市场的蜕变见证了越秀区办实事、谋发展的为民初心。近年来,越秀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切实实做好了肉菜市场改造这项民生、民心工程。

越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员表示,截至目前,越秀通过提升改造指引、加强资金配套、树立标杆示范、发挥区肉菜市场行业商会作用、创新改造理念等措施,已分批推动完成包括共和西农贸市场、瑶台兴隆市场等在内的17个市场的全面升级改造,改造面积2.7万平方米。

对肉菜市场的持续改造和建设赢得了市民赞誉,越秀区“菜篮子”工作位于全市前列,连续三年在各区“菜篮子”市民满意度调查中排列前三,各区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考核等级为优秀。市民对升级改造的满意度在96%以上。

东山肉菜市场品质提升成果

东山肉菜市场在提升颜值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元素,设置各类便民设施,实现颜值、内涵、功能的多重提升。作为市场升级的新样板,东山肉菜市场为老城区改造传统肉菜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承载基本民生需求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了社交场所和增加邻里沟通的机会,进一步满足居民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需求,从而激发社区文化、增加归属感,焕发活力。

丰富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

为照顾特殊群体,对东山肉菜市场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完善,在市场外,还为商铺配置彩色遮阳拉磨、可调节雨棚等便民设施,利用传统拱廊、雕塑树池等元素打造休闲公共空间。同时,保留实体店铺面对面人工服务,支持现金和电子支付,提供简便易行、满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服务方式。该市场积极开展快检服务,健全诚信经营、巡查检查等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了质量标准、环境卫生、服务品质,得到周边居民称赞。

无障碍通道

植入文化内涵,突显历史印记。

东山肉菜市场品质提升充分吸收、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艺术,以沿街及门头里面、主通道顶栅地面及主通道商铺、裙房和树池、公共空间等主要部位为载体,将岭南特色骑楼冷巷和阳光板、彩色膜结构、鱼鳞网、雕塑树池等现代元素进行融合,将历史印记、文化底蕴与居家的柴米油盐融合在一起。

改造后的主通道

岭南特色的商铺标志

推动立面改造,提升街区风貌。

采用水刷石、不锈钢、花砖、彩色金属网等材质,对门头、后门、沿街立面、通道进行了立面改造,推动形成统一、干净、整齐、美观的内、外立面。

改造前后的通道

改造前后的后门

下一步,越秀区将以东山肉菜市场改造为新的起点,鼓励、动员、支持辖内各肉菜市场在标准化改造的同时,结合市场定位、周边环境、居民需求等特性,开展有特色的改造;引导市场加强供应链管理,引入数字化赋能,推动智慧市场试点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强化肉菜市场保供应功能;探索引入特色饮食、艺术创意等新业态元素,促进空间品质与业态双提升,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体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