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民生村升起民生新希望

“纯生态大米陆续发货,每袋都有编号,只为放心米……”今年秋收以来,陈学行又在朋友圈“推销”起来。作为北大荒集团派驻村的第一书记,陈学行到佳木斯市汤原县汤旺乡民生村任第一书记,已经一年有余。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大荒集团党委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农村实际工作相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到为民服务具体实践活动中,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村水田面积2539亩,水稻是主要农作物。陈学行至今记得,刚到民生村时,村里没有地秤,到外村去不仅麻烦、费事,有时还吃“哑巴亏”,拥有一台自己的大秤成为村民们的期盼。

陈学行把这事记在了心上,与村支书李春宝一起,多次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从今年1月开始筹划安装地秤的工作,多方筹措资金10余万元,为民生村安装好第一台120吨地秤,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让村民心里有了底。

随着工作的开展,陈学行发现民生村的村民各自经营,存在种植分散、规模小、

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大米品质也参差不齐。“要带领村民继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陈学行动员村民建工厂、磨新米,做品牌、搞销售,“要真正使农业产业扎根农村,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使产业利润都留在农村。”

刚开始,村民们对于建工厂、做品牌一度不理解。“想要干成事,思想必须先统一。”陈学行带着从未出省的村民们来北京参观天安门,到天津毛家峪村学习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到双城雀巢谷物能力中心参观现代化的食品加工技术。

村民的视野开阔了,观念随之发生转变。之后,陈学行把北大荒集团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体系,复制推广到民生村,以“种养循环”为切入点,打造整村种养循环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为了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种植标准,每位村民拿出2公顷水田入股,由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施用有机肥、统一种植管理,并统一收获、加工、销售。

到了农闲时,陈学行一刻不停。为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证照注册、商标申请,到设计订做包装,他一个人都揽了下来。高品质的米有了,又琢磨起怎么宣传把优质米卖出去。

陈学行把目光投注到电商平台上,“本来以为很简单,只要在店铺上好货就可以坐等发货,没想到成果甚微。”

今年5月,陈学行看到黑龙江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消息,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在他带领下,村民们从海选到初赛、复赛,最终闯入决赛,村民们还学会了拍视频、写文案,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回“创业者”。

在决赛项目解说时,陈学行向在场的专家们展示了民生村的“种养循环生态大米全产业链”项目,获得了“邮储银行杯”第五届“创青春”黑龙江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新的经营模式赋予民生村新的希望。截至目前,民生村成立了诚相通电子商务公司,并注册“诚相通”(通城乡)商标,建立了网店和抖音、快手等的账号,已帮助村民销售大米10吨。如今,民生村不仅有了地秤,还有了大米加工厂;不仅卖粮方便了,还可以就地加工,构建起“种产加销”全产业链,走上了产业致富的乡村振兴路。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