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民生实事一年来

就业促进工程

技能大赛现场。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供

【目标】

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就业重点群体和企业职工、农牧区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实施“巾帼家政培训工程”,培养一批优秀家政服务队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探索整合各领域创业孵化载体,推动孵化服务资源交互共享。

【进展】

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就业重点群体、企业职工和农牧区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53万人次。实施巾帼家政培训5048人次,举办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暨金牌月嫂选拔赛,全力打造高素质家政服务专业队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0.46万人次。以推进海东河湟新区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建设为抓手,探索整合各领域创业孵化载体,推动孵化服务资源交互共享。

【反响】

“技能培训,让我们就业更有底气”

“政府的就业培训真好,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类技能大赛,我参加的项目是信息网络布线。参加这类技能大赛,取得名次后对我们就业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参赛时,取得了省赛第一名,青海君创科技有限公司当即就向我发出邀请,希望我毕业后能去他们企业工作。”在2021年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学生组选手罗隆说,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就业时更有了底气。

2021年,我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新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记者 陈晨

教育提质工程

西宁市光华中学开学典礼上,第一批“光华”学子庄严宣誓。通讯员 莫青 摄

【目标】

新建、改扩建21所幼儿园;推进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支持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开工建设45所义务教育学校;支持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各建设1幢学生宿舍楼;支持20所职业院校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进展】

新建、改扩建44所幼儿园,开设巡回支教点727个,推进40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逐步改善入园难问题。支持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补贴保教人员1.39万名,幼儿园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开工建设45所义务教育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各建设1幢学生宿舍楼,支持24所中职学校、8所高职院校打造优势特色专业6个。

【反响】

“家门口也有了这么好的学校”

高中生马强是西宁市光华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能够成为这所新学校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他觉得特别有意义。他说:“我们学校特别漂亮,在这个大操场上踢球很畅快。”2021年西宁市光华中学建成投入使用,这是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建成后,方便了海湖新区周边的住户。

“这所学校的设施非常好,实验室、音乐教室、运动区一应俱全,以后孩子上学不用发愁了。”学校在建立之初,张劲就一直关注着这所学校,孩子正好赶上了第一年的招生。

学校建有先进的教学资源体系,校务管理平台、远程学与教平台、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多媒体化和备课、办公电脑化。同时,丰富的教育教学装备,高标准的专用实验室、高端的音体美教学场馆、优质的素质教育课堂、多种类的馆藏图书及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空间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也符合高考综合改革后选课走班教学的要求。 记者 王宥力

住房保障工程

海东高铁新区棚户区改造后迎来新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

【目标】

推动化解一批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问题;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属地监管;全省实施(开工)5.15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6753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体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开工建设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为群众办理住房金融业务提供便利。

【进展】

化解85个小区43119户(套)住房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问题。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属地监管,对省内共220余家房地产企业和房产中介公司进行了检查,责令改正12家、立案查处7家房地产项目未明码标价或明码标价不规范等问题。开工建设5.15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按照居民自愿原则,统筹推进水电暖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为7548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体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开工建设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综合改善工程项目。推动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银行、青海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反响】

“民心工程,真的是暖心工程”

“冬天这屋里保暖性差,关不严的窗户旁冷风飕飕,墙上还总是结冰。”运占娟夫妇居住在西宁市城中区东台小区已有16年了,在时光的侵蚀下,这套老房子近几年内接连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给夫妻俩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不顺心”。2021年,我省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民生工程全力加以推进,有关部门按照“5+N”运行模式,对被纳入改造计划的东台小区实施了屋面、保温、窗户、单元门、立面5项内容改造,多年旧居如今焕然一新,让运占娟不由地伸出大拇指点赞。

“这民心工程,真是暖心工程啊,改造老旧小区可真是改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了,现在屋里更暖了,我们生活更方便、住得更舒心。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新生活。”运占娟说。记者 石成砚

健康青海工程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目标】

实施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行动;开展结核病重点人群筛查1.5万例;实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科学设置多样化体检项目种类;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652批次、风险监测969批次、评价性抽检379批次; 继续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继续加大药品集中采购力度,增加集中招采药品品种。

【进展】

开工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及39所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和3所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海南州、玉树州人民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免费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式,规范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333名,保持手术患者动态清零。开展结核病筛查1.6万余例,规范管理治疗结核病人4545例。为40万余名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科学设置多样化体检项目种类。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652批次、风险监测抽检969批次、评价性抽检379批次。继续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全省累计享受待遇1.98万人次。加大药品集中采购力度,增加集中招采药品品种,累计节约药品采购资金13.87亿元。

【反响】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1岁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儿的开颅手术能在囊谦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真的要感谢支医队员们的合力相助。”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人民医院医生更却尼玛江才说,“以前,县医院的接诊能力有限,好多急危重症患者只能转诊。‘青南支医’医疗团的到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8年,青海在全省范围内跨地区、跨行业调剂事业单位编制183个,分配给12家省级公立医院,并选拔业务骨干,派驻青南地区3州14个县20家公立医院,开展一年为周期、年复一年的“组团式”对口医疗帮扶。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强化政策保障、提高补助激励”等措施,从机制上打破行业限制,从帮扶方式上实现优质资源组团式下沉,探索提升青南地区医疗服务长效机制。记者 郭靓

敬老扶幼工程

资料照片

【目标】

新建、改扩建30个农村幸福互助院。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等高频事项,通过传统服务和智能创新相结合,逐步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推动开办托育服务机构,实现有托育机构的市州达80%以上;为32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分别为1万名、2000名和230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托养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

【进展】

开工建设53个农村幸福互助院。聚焦突发事件服务保障、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日常消费、文体活动、办事服务、使用智能化产品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出便利化服务举措,逐步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开办托育机构65家,实现全省8个市州全覆盖。为3302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分别为21107名、2250名和3026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托养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

【反响】

“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了”

下棋、聊天、唱花儿……“老年之家”给老人们提供了欢聚一堂的场所,精神状态自然就好。这只是特色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如今我省已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城乡协调发展的为老服务圈。

同时,相继推出了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融合发展,实现了养老服务设施养护照一体发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养老融合发展,实现了社区治理、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教育与社区养老融合发展;日间照料与短期托养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83岁的何道芬独居在西宁市城西区医财巷西社区。去年,城西区民政部门给她家里安装了门磁感应、烟雾报警器、燃气报警器等一系列智能产品,这让老人心里觉得踏实了。她说:“家里,我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以前心里一直担心自己年龄再大一些该怎么办?没想到政府替我们着想得更周到,再也不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了。”记者 倪晓颖

乡村发展工程

资料照片

【目标】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过渡期内各项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295个“高原美丽乡村”、3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和农村公路养护等项目;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措施,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10个“美丽城镇”,创建5个省级森林城镇;推进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绿色环保项目;在海东市和三江源地区推广安装电热炕4000张。

【进展】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认定监测对象0.44万户1.6万人,风险消除0.35万户1.3万人。开工建设高原美丽乡村300个、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140项,实施“厕所革命”3.36万座,农村公路养护3700公里,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8.32平方公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34个。在297个集中安置区完成配套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开工)10个“美丽城镇”项目,创建5个省级森林城镇。推进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绿色环保项目,批复清洁供暖示范县6个,在海东市和三江源地区推广安装电热炕4300张。

【反响】

“幸福水流进了我们的心坎里”

“水是发展的命脉,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离不开水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峡口村村民张兰看着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如今,自来水通了,幸福水流进了我们的心坎里。”

涓涓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根根水管铺设进村,随着村里集中供水管网开通,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推进乡村发展注入了动力。

民和县水利局副局长闫陆山说:“‘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资2.8亿元,先后实施了14个人饮巩固提升工程,维修改造已建成的83处农村供水工程、4521公里人饮管网、8座净水厂、14座净水室。全县供水保证率达90.2%,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均已达到100%。”记者 叶文娟 王菲菲

文化惠民工程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省文旅厅供图

【目标】

开展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700场次。为全省农牧区108万套直播卫星地面接收户用设施设备提供维护服务;建设健身步道等体育基础设施;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0个,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8条;加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项目。

【进展】

开展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700余场次。为全省农牧区108万套直播卫星地面接收用户设施设备提供维护服务16787次,巡检8394户。推动全民健身,支持乡镇(街道)篮球场、百姓智慧健身房、民族射箭场和西宁市山地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培育扶持“农家乐”“牧家乐”“游牧行”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地28个,推介美丽休闲乡村4个、精品线路8条。加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新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5个,认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家。

【反响】

“文化惠民,提升了我们的高品质生活”

来自全省的100支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团队创编了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各类文艺作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活跃于全省各地,为全省群众送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已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打造了具有青海特色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品牌。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皮影戏剧团团长周富刚说:“我们的文艺轻骑兵,越来越受老百姓的欢迎了。为了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轻骑兵团队从来不怕苦不怕累,就想把更多精彩的节目送到群众身边。”他说,文艺轻骑兵团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排出优秀剧目送到群众身边,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带动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记者 王宥力

便民畅通工程

扎倒公路。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目标】

实施公路桥梁安全防护工程,推进G6马场垣至平安、平安至西宁、倒淌河至共和等路段桥梁混凝土护栏和钢护栏过渡连接项目。通过建设改造公共停车泊位、在小区集中的路段实行差异化临时停车等措施,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推动新增停车泊位3090个。推进全省城市(镇)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建设改造信号控制系统56套、非现场执法系统55处。

【进展】

完成9条高等级公路共161座桥梁、1座隧道混凝土护栏与钢护栏过渡连接完善工程,设置波形梁护栏10246.69米、翼墙1779米。建设改造公共停车泊位5182个,在西宁市解放巷、虎台一巷、南气象巷、秀水路、美丽水街五个路段划分200个停车位实行差异化临时停车,进一步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推进全省城市(镇)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建设改造信号控制系统56套和非现场执法系统56处。

【反响】

“畅通工程,为我们铺就了致富路”

作为我省高速公路路网中的一条重要公路。自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东延柳湾互通至平安东段公路工程的建成通车,打通了西宁至平安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出租车司机白师傅对畅通工程取得的成效深有体会:“由于通行率提高和交通安全指数上升,自己的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交通不堵了,心就不堵,经济社会就快速发展了。”

畅通工程实施以来,我省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主干道逐步实现了人车分流、出行安全、道路通畅、交通有序的局面。记者 叶文娟

绿色兴农工程

泽库牦牛群。本报记者 公保安加 摄

【目标】

实施2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5%、82%和90%;实施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扶持政策;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等惠民政策。

【进展】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18万公顷,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完成“双减”行动面积20万公顷。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6.8%、82%和90%。通过改扩建中大型规模猪场、发放仔猪贷款、投放储备猪肉、实时监测市场价格等措施,巩固农畜产能,持续做好农畜产品保供稳价。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农牧民补助奖励、耕地地力补贴等惠民政策,规范发放流程、信息审核和登记备案制度,切实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

【反响】

“兴农富农的好政策, 让百姓踏上了小康路”

就在元旦前,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在省会西宁开设的第一家“泽优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畜产品实体店,使得“泽库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迅速走红。

“有了政府做后盾,我们有信心把生态畜牧业产业做得更好,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将更多更高品质的产品推向省内外市场,争当全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主力军。”参加开业典礼的泽库县宁秀镇拉格日村党支部书记、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俄多激动地说。 记者 公保安加

综合治理工程

幸福生活笑起来。 记者 陈俊 摄

【目标】

进一步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群众解决诉求反映、矛盾纠纷等;加快建设“雪亮工程”省级平台和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升视频监控实战应用和社会治理能力;探索推行住宅星级物业服务收费机制,逐步解决物业服务“质价不符”等问题;推进快递企业标准化建设,通过新增社区快递包裹服务站点、完善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等措施,提升快递服务质效。

【进展】

指导西宁、黄南等市州不断细化落实措施,出台网格管理相关办法,提升综合服务管理能力。以推进维稳安保、社会综合治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工作为重点,加快建设“雪亮工程”省级平台和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印发《关于开展“加大物业服务收费信息公开力度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工作的通知》《青海省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认真清理规范不合理收费,督促各相关地区出台住宅物业星级服务收费标准,逐步解决物业服务“质价不符”等问题。建成快递网点501个,推进快递服务覆盖建制村2695个。

【反响】

“安全感更强,我们的幸福感就更足”

“政府下大力气平安建设,我们的幸福感就更足。”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居民仇朝平说,“家里下水管爆了,十多分钟镇‘综合治理’服务队就赶到了,一会儿就修好了水管。”

平安区小峡镇在拆迁安置新区内,小高层住宅错落有致的矗立在驿州路两旁,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人民安居乐业。

小峡镇党委书记杨永涛介绍,通过党建联盟发挥作用,不断增强综合治理职能,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正在形成,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对社会综合治理满意度大幅提升。 记者 陈俊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