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满时代小区,72岁的王大妈拧开厨房水龙头,看着水柱冲击盆底的水花,笑着往菜盆里接水:“改造后水压足了,不光做饭不耽误,连热水器都能随时出热水,这日子过得舒心多了!”这平实的赞叹背后,是甘肃省高台县城关镇今年以来民生工作交出的暖心答卷——全镇居民群众对民生工作的满意度同步增长,越来越多的居民表示“生活便利度明显提高”。
志愿者入户为老人送上餐食(张立洵 摄)
在破解民生难题上,该镇交出了一份“看得见、算得清”的成绩单。干部们带着“民情日记”走街串巷,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用水难”“管道堵”等群众诉求127件,办结率100%。就像王大妈所在的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后,高层住户用水高峰期水压稳定率达98%。天然气入户工程更是跑出“加速度”,相较去年新增3200户,截至目前,该镇40%居民家庭已率先享受清洁能源便利,每户家庭年均节省燃气支出近400元,东苑社区李大姐算完账后说:“不光省力,这账算下来比买瓶装气划算多了!”
为民办实事,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谋长久之利。城关镇循着县委、县政府城市更新部署,把拆旧治乱的“硬骨头”啃出民生温度。工作专班带着卷尺丈量民意,在国庆村一社征收、下长征片区拆除现场,和群众算“宜居账”。同步配合地下管网并网后,人民东西路、东城河路等周边小区居民不再有“雨天绕水走”的困扰,定宁渠长征路段护栏架设、安居小区、县府西街平房区、华龙嘉园、生资楼给排水管网维修改造等18件“糟心事”落地解决,居民说:“下水通畅了,路也好走了,日子更有盼头了。”
工作人员给小朋友讲话本(张立洵 摄)
环境提质带来的幸福感,写在居民的日常里。通过“深度洁城”行动,道路清扫保洁覆盖率从85%提升至100%,机械化清扫率提升至78%,清理小区楼院、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卫生死角260余处,居民反映“路面每天见本色,生活中基本不见垃圾,咱这小城真的很干净”。7处垃圾收集点优化后,小区物业人员平均倒垃圾距离缩短至300米内;17座公厕改造后,“捂鼻如厕”现象得到彻底改观。更让人心生欢喜的是,10.04万株苗木让城区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推开窗见绿、出门能赏花”成了生活常态。
“一老一小”的获得感同样实实在在。103户适老化改造家庭中的老人表示“居家更安全”,扶手、防滑垫等设施已避免多起潜在意外;300余名托管儿童的家长称“工作更安心”。爱心助老餐厅日均350份热餐里,60岁以上老人占比82%,每餐2元的补贴,老人们说:“比家里做饭还划算。”111场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服务群众近万人次,让民生温度可感可触。“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让177名环卫工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实用的物资,更是“被惦记”的温暖。
工作人员陪小朋友在活动场地玩耍(张立洵 摄)
安全防线越扎越牢,群众的安全感节节升高。“飞线”充电整治覆盖84%的居民楼栋后,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同比下降75%;195处消防隐患整改到位,上半年火灾起数同比下降30%。由“五老”等人员组成的“细喃居”“骥千里”等调解室让382起纠纷化解在萌芽,98%的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反诈宣传的持续深入,让二季度电诈发案率较一季度下降46%,居民李师傅说:“现在接到陌生电话,第一反应就是不听、不信、挂电话!”
“民生工作不是‘终点站’,而是‘接力赛’,办实事不是完成清单,是让群众觉得日子有新盼头。”城关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话道出初心。从水压表的稳定读数到天然气表的数字跳动,从老人餐桌上的热饭到孩子托管班的笑声,这些可感可知的变化,正在把“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变成群众日子里看得见的幸福,酿成群众心里甜甜的滋味。(张立洵)
https://gs.cnr.cn/jdt/20250721/t20250721_5272742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