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合肥普惠托育园里,孩童跟老师做着游戏,欢声笑语;芜湖“安心托幼”延时服务中,孩童在专人照护下安心玩耍……如今在安徽,这样温馨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近年来,安徽省健全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多元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普惠托育,织密织牢托育服务保障网。
目前,全省托位总量增长到27.5万个,千人口托位数4.5个,让千万家庭感受到“托”起的幸福与温暖。
政策筑基:绘就托育发展“施工图”
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精准引领。
安徽省将托育服务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版图,把“幼有所托”的民生期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制度安排。省卫生健康委联合16部门印发《关于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的通知》,从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到监管服务,构建起全链条政策框架;省医改领导小组对标沪苏浙先进经验,出台《安徽省托育服务补短板方案》,靶向破解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痛点;《安徽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文件相继落地,更以法律与制度的刚性约束,为托育服务筑牢“防护墙”。
一系列政策的“组合拳”,让托育发展有了清晰的“施工图”。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保增量,努力增加托位供给,确保年底千人口托位数4.6个目标任务实现。同时指导各地选择人口密集、职工聚集的地方作为托育机构建设地址,科学规划托育机构建设。鼓励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区等举办嵌入托育机构,建设‘单位内’‘家门口’‘社区旁’托育机构,方便群众、职工就近接送婴幼儿。”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供给扩容:打造就近可及“育儿圈”
“以前总担心上班没人带娃,现在社区托育点就在家门口,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的托育时间,刚好覆盖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工作时间,园区里无死角覆盖的智能监控系统,也让我们家长很放心。”杨女生的女儿入托在悠芽时光托育园龙川路园区,提起这家托育,她赞不绝口。
“包河区创新构建‘医养教’三位一体的托育服务体系,利用紧邻区妇幼保健中心及淝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处闲置国有资产,使用1060万元中央资金,建设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悠芽时光龙川路园区,设置150个优质托位。”包河区政府负责人介绍,龙川路园区将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托育机构的发展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样板标杆。
龙川路园区共三层,其中一、二层为0~3岁婴幼儿托育、活动空间,三层为教师培训实操及托育产品研发空间。
走进园区,为乳儿、小龄、大龄孩子分龄设计的功能齐全的全软包教室,童趣十足的游乐空间、宽阔安全的户外活动场所,都为孩子们打造了温馨有爱的成长“乐土”。“依托紧邻园区的区妇幼保健院,我们开展战略合作,创新‘健康档案+成长评估’双轨制,为幼儿提供‘医育双护航’服务。”园区负责人李旭介绍。
这正是安徽省扩大托育供给的生动缩影。我省积极加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对新建和正在建设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
截至2025年7月,全省新增托位2.49万个,一个覆盖“家门口的托育”服务圈正加速形成。
普惠惠民:降低家庭养育“负担值”
“相比之前,现在每月托育费省了近1000元。”在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栖凤社区西湖托育中心,一位家长算了一笔“民生账”。
这两年,铜官区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全区托位不断增加和托育服务收费大幅下降。记者了解到,西湖托育中心属公建民营托育服务机构,场地由政府提供,每年每生还能享受到600元政府补贴。
走进西湖托育中心,800多平方米的室内空间被划分成感统室、艺术教室、绘本室、多功能厅等多个专业活动空间,活泼温馨的氛围中,孩子们在保育员的陪伴下做游戏、听故事、看绘本,玩得既投入又开心。
让托育服务“普惠可及”,是安徽省推进托育工作的核心目标。
我省把降低群众养育成本作为托育服务的第一目标,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满足婴幼儿家庭入托愿望。每年将托育服务纳入省民生工程,开展“安心托幼”托育服务暖民心行动,省级财政投入1.9亿元,累计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2.7亿元,加强普惠、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增加优质托育服务供给。
同时,教育、卫生健康部门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公办幼儿园举办的托班原则上提供普惠性服务,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开设普惠性托班。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并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托育服务牵头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在行业内公立医院开展托育点建设。
于是,越来越多家庭享受到“花得少、托得好”的民生福利。
安徽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托举“幼有所育”的民生期盼。一个个温馨的托育园所,如同播撒在江淮大地上的“幸福种子”,不仅托起了婴幼儿的快乐童年,更托起了千万家庭的美好生活新期盼。(记者 徐慧媛)
http://ah.anhuinews.com/szxw/202509/t20250910_8769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