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国门医生”沈坤:一句承诺一生守护

今年是沈坤辞去公职扎根边境一线行医的第31年。31年来,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沈坤始终践行一腔赤诚服务两国边民的初心。

一身白大褂,身板挺直,走起路来脚步轻快。畹町仁慈医院院长沈坤73岁了,仍坚持每天查房。

沈坤对一些重症监护病人更是倾尽心力。很多人因此跟他处成了朋友,喊他“沈大爹”“沈大哥”。

沈坤是畹町仁慈医院的创办者。这所医院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服务人群覆盖两国众多边民。

今年是沈坤辞去公职扎根边境一线行医的第31年。31年来,沈坤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为守护边民生命健康作贡献。

先看病后交钱

65岁的杨生吉老人,在医生黄高宏搀扶下,从病床上缓缓起身,走向卫生间。

今年2月,患有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杨生吉,因家中无人照料,被人送到畹町仁慈医院住院治疗。

考虑到老人的情况,医院不仅为他安排了主治医生,还专门抽出几名职工轮流照料。

黄高宏就是其中一位。在黄高宏看来:“老人不容易,我们能做的更多是关怀和陪伴。”

杨生吉在畹町仁慈医院获得善待并非偶然。沈坤在医院创办之初就定下规矩:先治病后交钱。这个传统保留至今。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很多费用医院也是能免则免。

畹町与缅甸山水相连。畹町仁慈医院的患者除来自瑞丽、盈江、梁河、芒市、陇川等40多个周边城镇,还有不少来自木姐、九谷、南坎、腊戌、曼德勒等30多个缅甸城镇。

沈坤救治的第一个缅甸患者,是一位患有严重肺部感染的老人,咳嗽很厉害。沈坤回忆,老人呼吸很弱,脸色铁青,意识出现模糊。他和同事当即开展抢救,捡回老人一条命。

沈坤还救治过一位被竹竿捅破臀部的缅籍小女孩。沈坤记得小女孩送来时已是下午6点多,且因失血过多,小女孩肚子变得很大。沈坤和同事们当即为其手术,手术耗时十多个小时。“后来小女孩恢复不错,也结婚了。”沈坤说。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6年,畹町仁慈医院接诊患者17万余人次,其中危重病人超过3000人次,境外就诊人数占40%。

畹町仁慈医院这所地处中缅边境线上的医院,也因此被中缅边民亲切地称为“胞波(缅语音译,意为同胞兄弟)医院”。

为了一句承诺

沈坤自幼在昆明长大。

他第一次到访边城畹町是1992年。当时的他正担任昆明市延安医院危重病科副主任。

“很热闹,做生意的比较多,但与之不相称的是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卫生院没有像样的医疗仪器。”这是畹町给沈坤留下的第一印象。

为了缓解畹町群众看病就医的困难,当地提出能否支援畹町建一所医院。

沈坤回到昆明请示医院领导。没多久,一行人到畹町考察,并决定在原先混板乡卫生院基础上,创建昆明市延安医院畹町分院心血管中心。

1992年6月,在总部医院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畹町分院心血管中心筹建工作稳步推进。作为负责人,沈坤带领几个科室的20多名医护人员从几百公里外的昆明来到畹町,准备干一番事业。

沈坤说他始终记得当地群众热切的眼神,并许下承诺:“大伙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医院办好。”

可不到半年,沈坤生了大病,需要回昆明住院治疗。与此同时,年轻同事觉得离家远、不适应等,纷纷动起回去的念头。在多种因素制约下,总部医院不得不撤掉畹町分院。

畹町分院人去楼空之际,42岁的沈坤也面临走还是留的抉择:回去,发展前景更好,家人也需要他;留下,则意味着远离家人、收拾烂摊子。

没有人想到,沈坤这位省城来的医生最终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即便单枪匹马也执意扎根畹町。

为此,他放弃了公职,还想方设法自筹资金25万元办起畹町仁慈医院。“就连当时上初中的女儿也把自己的零花钱拿了出来。”

沈坤说他的理由很简单:“承诺的事情就要兑现,不然对不起这个地方的老百姓。”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080519002233702&wfr=spider&for=pc

(编辑:萧鼎  审编:AD)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