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当当创始人李国庆,欠债150万差点出逃,如今计划带上10亿做公益

今年6月18日,一张结婚请柬让李国庆又上了热搜!

这张被贴到网上的请柬显示:当当创始人李国庆与张丹红将于8月16日举办婚礼。

李国庆与张丹红

而就在6月13日,李国庆刚在微博上发表和妻子俞渝正式离婚的声明。

李国庆,这位被很多人称为“电商教父”,也被不少人称作“吹牛大王”“李大嘴”的人,是如何一步步从北京“大院子弟”成为中国亚马逊”创始人的?

经历过被妻子扫地出门、55岁又再次创业的他是否还能东山再起,实现再创建一个百亿企业的目标?

他的传-奇经历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现在我们就带着三只眼睛走近李国庆,了解一下他这个人以及的创业故事:

和王朔、姜文、冯小刚、马未都等一众名人一样,李国庆也是标准的北京“大院子弟”。

1946年10月李国庆出生于外交部大院,生李国庆时,他父亲已经46岁,而李国庆的上面也已有了四个姐姐一个哥哥。

老来得子,本来就很高兴,而这个小家伙从小又很乖,而且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而更得到这个家庭的宠爱。

小时候的李国庆

高中时,李国庆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至于当时的成绩有多优异,有媒体报道是北京文科第一,而据李国庆亲述是北大社会学系第一名。

上了北大的李国庆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从乖孩子一下变得“狂”了起来,用李国庆自己的话说——“我当时在北大变得很张扬”。

一入学李国庆就进了学代会外联部,干了一个月,没提拔当领导,他就拂袖而去。而且还公开对同学表示:从此和学生会一刀两断,“再也不参加学生活动了”!

不过到了大三,李国庆却重返学生会,而且还当上了学生会一号人物、学代会会长,这是后话。

大一时,还有一件让李国庆多年后回忆起来都难掩自豪的事,那就是他被推选为海淀区人大代表候选人。

而让他享受这一“至高”荣誉的直接原因,竟是他和姐姐一块给外甥女看病时,帮一个8岁农村孩子垫付了500元押金。

结果这件事情被《北京日报》报道后,在北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尤其是当时北大的学生有30%的农村孩子(看来当时寒门还是能出贵子的),这些人就成了李国庆的“铁粉”,投票时这些“关键少数”把票都投给了“活雷锋”李国庆。

于是李国庆出人意料地战胜了资历比他老的其他学哥学姐,一举胜出。

这件事情对李国庆的影响很大,也让他更加张扬。

以至于后来邀请崔健到北大举办演唱会时,既不是校领导,更不是管学校的上级领导的他,竟然拍着胸脯说“办不办我说了算”!

李国庆组织的崔健北大演唱会

要说李国庆张扬归张扬,可爱读书的习惯在北大也一直保持得挺好,而且读书读得多了,他萌发了想写书的念头: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表达欲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想到就干。

于是李国庆很快就编写了一套书。

李国庆编写的套书里中的其中一本

给一个书商一看,对方说这套书很好,会很畅销,于是让李国庆印上60万册,他们全部包销,而且当场就给了李国庆5%的定金。

兴奋地走出书商办公室,李国庆马不停蹄地找到印刷厂,立马开印。

可60万册全印出来后,书商却让分批交货,先送15万册过来。

想着也许是对方场地有限,一下全送过去太占地方,李国庆也就没有多问,就按对方提出的数量送去了。

可谁知这既是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

原来,书商将这15万册往市场上一投放,发现和以前预估的不一样,卖得很不顺畅。

于是,剩下的45万册书商不要了!

这下李国庆傻眼了,你说不要就不要了,可这60万册书的纸张和印刷费就有150万啊!

现在听到这个数目,很多人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个大数目,可搁在上世纪80年代,别说李国庆当时还是个学生,就算上班的人月工资也就七八十元,150万元,不吃不喝1500年也还不完。

有几个大书商得知这种情况,都劝李国庆:“你这辈子也还不上这个钱了,赶紧跑,去美国吧。”

李国庆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最终他没走!

原因多年之后才对外界揭晓。

年轻时的李国庆

那是李国庆同俞敏洪一次对谈中,李国庆透露:原来在考虑走还是留时,他想起了古语“父母在不远游”,当时父亲已经60多多岁了,“我得陪着他”!

不过,李国庆后来想了个另类的办法,又让这些滞销书变成了畅销书,150万巨额欠款他也都还上了!

原来李国庆找到各部委,说服他们组织读书会,发文推荐他编写的这套书。红头文件一下,要买书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剩下的45万册书很快就卖完了。

小试牛刀大获全胜,这让李国庆很快把他的“狂”扩张到商业上。

北大毕业的李国庆

毕业后的李国庆进入了国wu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这是个为国家高层领导服务的智囊机构,而李国庆的领导很多都是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比如周其仁、林毅夫等。

这些大专家对从北大来的李国庆也都很器重,不但满足了李国庆提出的不坐班的要求,而且还承诺给他一年两万美元奖学金到哈弗深造的机会。

但工作不到两年的李国庆,还是跟这个“金饭碗”说了byebye。

当时对放弃原来的工作去经营商业和创业的一种流行叫法

1992年李国庆辞职下海,所谓下海,是。

下海干什么呢?当然是干自己熟悉的。

李国庆又开始卖书了。

尽管“租个大院地下室”就开干了,但有了自己学生时代卖书的经验教训,第二次卖书没再像以前一样栽跟头,而是每年让李国庆赚上几百万,这也是他在图书出版业捞到的第一桶金。

而这几年行业的历练,也成了他日后撬动整个图书出版业的支点。

创业初期的李国庆

1999年互联网来了,李国庆敏锐地发现一片无人开垦的蓝海:中国有庞大的读书人群,有亟待整合的图书市场,却没有一个像样的线上书店。

他觉得巨大商机来了。

1999年11月,在北京东三环边上一个不到100平米的办公室里,当当网正式上线。名字起得也妙,“当当”,既像收银机清脆的响声,又朗朗上口,让人一听就忘不掉。

但创业哪有那么容易。

第一个难题就是,出版社凭什么把书给你卖?当时的人们根本不信互联网,觉得这玩意儿虚无缥缈。李国庆硬是凭着过去在出版圈攒下的人脉,一家家去谈,陪着笑脸,拍着胸脯保证,才把第一批书源给磕了下来。

第二个难题,怎么送?那时候的快递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为了把书送到读者手里,当当的员工得自己蹬着三轮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最大的难题,怎么付钱?让用户先在网上下单付款,再等书寄到?在那个连网银都稀罕的年代,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那就货到付款!”

这个模式,一举解决了用户的信任危机,也成了接下来中国电商的标配。可以说,这一招,直接决定了当当的生死。

就这样,靠着一股书生的执拗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李国庆硬是在中国互联网的蛮荒时代,撕开了一道口子。

不过,当当的创立可不是李国庆一个人的功劳,还有一个创始人,就是后来成为他首任妻子的俞渝。

年轻时的俞渝

两人的缘分要从1995年李国庆的一趟美国之行说起。

当时的李国庆虽然赚了点钱,但人已到中年仍是单身,31岁的他曾正式处过6个女朋友,但这个6个女朋友却都最终“抛弃”了他,“抛弃”的原因不详,只知道李国庆初恋女友对他从事的行业颇看不上,认为他是“在垃圾上跳舞”。

不过这6位前女友都无一例外去了美国。

以至于后来提到这段历史时,李国庆还揶揄自己说:“我就是出国中转站!”

也许是李国庆对他们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割舍不下,于是买了张机票飞到了美国。

从波士顿、纽约到洛杉矶,没想到找了一圈女朋友未果,一个叫俞渝的华尔街精英却投入了自己的怀抱。

在美国的李国庆和俞渝俞渝是纽约大学MBA毕业后,创立了一家企业兼并财务顾问公司。

李国庆此行虽然主要是找女朋友,但也想从华尔街找点投资,于是就与在华尔街投资圈的俞渝结识。

此后,两人一起去墨西哥见了潜在投资人。

墨西哥之行结束时,按说要各自回到各自的公司处理事务。

但俞渝却突然跟李国庆说;“我们一起去纽约市政厅领结婚证!”

李国庆回忆:“尽管自己当时岁数(31岁)也不算小,但一下子还是有点懵!”“我还没跟爸妈说咱们要结婚”。李国庆对俞渝说。

但俞渝却说,这事不用跟爸妈说。

于是,两人一起到了纽约。

到纽约之后的李国庆就俞渝住在一起了,一天早上,俞渝给李国庆打扮了一番,两人便去纽约市政厅领了结婚证。

据李国庆透露,当时去领证时互相佩戴的戒指也是俞渝买的,“然后我就已婚了”。

而正是这次让李国庆感觉有点懵的闪婚,才有了两人“珠联璧合”开创新事业的契机。

当当网,这个线上“夫妻店”,也开始在双CEO的共同掌舵下野蛮生长。

两人也很快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

2010年12月8日,纽约。

夫妻两人并肩站在纽交所的敲钟台上,李国庆以打破纽交所惯例的方式敲了两次钟(惯例是只敲一次),当当网成功上市。

开盘当天,股价暴涨87%,市值冲破23亿美元。

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始。

当当上市的场景

但李国庆,偏偏不按剧本走。

上市才一个月,他就在微博上,用最粗砺的语言,向为当当上市承销的投行摩根士丹利开炮。

李国庆发微博,自称创作了一曲摇滚歌词

整个华尔街都惊呆了。

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CEO。上市本是和资本的一场联姻,李国庆却在“新婚之夜”就掀了桌子。

李国庆自称自己“口无遮拦”

如果说,和华尔街的口水仗只是“外患”,那国内市场的“内忧”,才是真正要命的。

当当上市拿到的钱,还没捂热乎,一个叫刘强东的男人就带着京东杀了过来。

刘强东的打法简单粗暴:你当当不是靠卖书起家的吗?那我就在图书这个品类上,用价格战把你打残。

2010年底,京东图书频道上线,直接喊出“全场图书都比当当便宜20%”的口号。

李国庆是什么性格?你打我一拳,我必须还你一脚。他立刻在微博上应战,宣布当当也要拿出4000万搞促销。

一场中国电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就此拉开序幕。

2012年,李国庆称刘强东“傻大黑粗”

那段时间,两边的员工都杀红了眼。京东的采销人员,人手一个当当账号,实时监控对方的价格,只要当当降价,京东这边一分钟之内必须跟上,而且要更低。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当当的毛利率被迅速拉低,财报变得越来越难看。京东虽然也亏得一塌糊涂,但它用图书这个品类,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为后来全品类的扩张铺平了道路。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暴露了当当的战略迷航。

一个核心问题摆在了李国庆和俞渝面前:当当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是继续做“中国的亚马逊”,坚守图书这个文化阵地?还是像京东和淘宝一样,冲向全品类扩张的汪洋大海?

经过再三思量,他们选择了后者。

于是,我们看到当当也开始卖起了3C数码、母婴用品、服装百货。但这条路,走得异常艰难。在3C领域,他们打不过京东的供应链和物流;在服装领域,他们又玩不过淘宝的流量和生态。

当当被夹在了中间。

它既不像一个纯粹的垂直电商那样小而美,又没有平台型电商那样的规模和资本实力。图书业务虽然能赚钱,但赚来的这点利润,扔到全品类扩张的烧钱大战里,连个响都听不见。

上市融来的那点钱,很快就捉襟见肘。华尔街的投资者们,看着当当难看的财报和不断下跌的股价,耐心也逐渐被耗尽。

李国庆,这位曾经的“电商教父”,第一次感受到了四面楚歌的滋味。

2016年9月21日,当当从美国退市。

在退市之前的2016年9月12日,当当开始了私有化,李国庆家的股份从32%变成92.5%,他们家对当当拥有了绝对话语权。

但李国庆却发现,他本人却被架空了。

他这个创始人在当当说话别说一言九鼎,就算在一些很小的小事上也不灵。

李国庆回忆起这段“憋屈”的日子提到,当时有其他员工反映公司厕所有刺鼻的气味,他跟分管财务行政的负责人说了这件事。结果对方直接回了一句:“刺鼻怎么了?就这样!”

也是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终于,在2018年的一次访谈节目中,李国庆彻底爆发。

当主持人问起被夺权的问题时,沉默了片刻的他,突然猛地抓起桌上的水杯,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砰”的一声脆响,通过镜头,传遍了整个中国互联网。

紧接着,更直接的“逼宫”大戏开始上演。

俞渝联合管理层,要求李国庆彻底交出权力,只保留股东身份。据说,连他的儿子,都站在了母亲那一边。

众叛亲离。

这是李国庆当时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词。

2019年2月,李国庆在微博上宣布,正式离开当当。他用一种近乎悲壮的语气写道:“与其在婚姻的坟墓里,不如彻底涅槃。”

一个创办了公司20年的人,就这么“净身出户”了。

所有人都以为,故事到这里就该剧终了。李国庆拿着分到的钱,去做他的新项目,当当则在俞渝的带领下,继续前行。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但我们都低估了李国庆。

他骨子里,终究是个不肯认输的斗士。在他看来,当当是他的命,是他的一切。把当当从他手里拿走,就是要他的命。

于是,便有了后来那场震惊全国的“抢公章”事件。

2020年4月,李国庆带着几个彪形大汉,冲进当当的办公室,撬开保险柜,抢走了几十枚公章,然后把它们一一别在自己的裤腰带上,扬长而去。

这滑稽的一幕,让他成了全网的笑料。

但此时的李国庆虽然被扫地出门,但并没有像很多媒体所说的净身出户,相反,俞渝说他带走现金1.3亿。

风光也风光过,年纪也已经往60岁上数了,又有那么多钱,按说完全可以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像王石一样再找个年轻漂亮的老婆,也是人生圆满。

但李国庆是谁?他是那种你把他扔进泥潭里,他也能给你搅出三分浪来的人。

离开当当后,他又开始了创业。

而这个创业项目,很“李国庆”。

是在一个叫“早晚读书”知识付费App,请各路大咖来讲书,把厚厚的经典,嚼碎了喂给用户听。

这依然是他熟悉的配方:图书、文化、知识分子情怀。他想证明,离开当当,他照样能做成一个有文化内核的生意。

然而,时代变了。知识付费的赛道,早已挤满了罗振宇和吴晓波们。李国庆的“早晚读书”,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

他很快就意识到,光有情怀,是吃不饱饭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李国庆。

在那个小小的直播间里,没有西装革履的CEO,只有一个穿着Polo衫,嗓门洪亮的主播,他卖书,也卖酒,卖茶叶,卖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东西。

他会为了几块钱的优惠券,和品牌方在镜头前“吵”得面红耳赤;他会熟练地喊出那句“三、二、一,上链接!”;他会和网友插科打诨,自嘲自己的失败经历。

很多人说,李国庆“堕落”了,一个北大精英,一个上市公司创始人,怎么能干这个?

但这,或许才是他折腾了大半生,最终为自己找到的答案。

当61岁的他,牵着新婚妻子的手,笑得像个孩子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平行时空里的李国庆。

那个在北大未名湖畔畅谈理想的青年才俊;那个在纽约敲响上市钟声的电商教父;那个在采访中怒摔水杯的失意男人;那个把公章别在裤腰带上楞到家的“庆子”……

这些碎片,最终拼凑成了一个完整的、充满矛盾,却又无比真实的李国庆。

而关于未来,李国庆说他“更大的梦想是公益梦”,他将努力将直播做到百亿销售额,然后带着10亿元人民币,去专职做公益。

李国庆,这位折腾了大半生的人,用他跌宕起伏的经历告诉我们:

商业的尽头,或许只是与自己的一场和解。

“如果只学一条的话,那就是我们都应该学习李国庆的自我接纳。”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2QIUCCD0552QBRR.html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