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杨长山:苗岭健康卫士的三十载守护路

在贵州省卫生监督的岗位上,杨长山如同一位坚韧的守护者,近三十年如一日扎根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监督执法一线。来自苗岭深处的他,用专业与奉献,为无数劳动者筑起健康防线,在平凡中书写不凡。

起点:高原铁路线上的“防疫尖兵”

1996年,贵阳医学院(现贵州医科大学)毕业的杨长山投身中铁五局防疫站。铁路延伸处,便有他守卫健康的身影。青藏铁路建设,是他职业生涯的严峻考验:海拔5000米以上冻土带,不仅是“生命禁区”,更是鼠间鼠疫的监测点。施工扰动鼠类栖息地,极可能导致带疫鼠窜入工人驻地,引发大疫。

“使命重于险峰。”杨长山主动请缨,加入专项调查队。在风雪高原,他一干就是三年。冒着严寒缺氧,他精准布点监测鼠类活动,严谨进行血清学检测。一笼笼的捕获,一份份的样本,只为摸清疫源风险,为前方筑路大军编织安全的防护网。“能让国家工程建设者安全健康地工作,是最大的欣慰。”这份朴实的信念支撑他度过艰难岁月。这段经历,淬炼了他守护生命的决心与过硬的专业素养。

转战:地方监督战线的“老黄牛”

2006年机构改革,杨长山转至贵州省卫生计生监督局。从参与“五大卫生”综合执法,到专注职业与放射卫生监督,岗位流转,初心如磐。

他亲历了贵州职业卫生监督从探索到发展的艰辛历程。看到一线同仁在粉尘车间、放射设备旁一丝不苟的身影,他深感慰藉;回望改革中离岗的战友,亦满怀敬意。他深知:“每一项法规的落实,每一起事故的有效处置,都是监督人心血的凝聚。”这份对事业的认同与对同仁的共情,是他三十年坚守的内在动力。

信念与实践:用专业守护生命线

杨长山将“生命价值在于奉献,在于汇入中国梦洪流”的信念,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笃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普法先行,筑牢思想防线:他坚信预防胜于治疗。参与编制贵州省《劳动者职业病防护知识手册》,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开展“五进”宣传,推动制作宣传短片,广泛普及防护知识。“只有让劳动者懂法、企业守法,源头预防才能落地生根。”这是他多年的感悟。

亮剑执法,坚守法律底线: 面对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的行为,他铁面无私。参与“恒盛公司矽肺病”“盘江锑白厂”等重大事故调查,依法严处,督促企业落实责任。“法律是保护劳动者的最后防线,必须牢牢守住!”这是他执法的准则。

服务为民,传递执法温度:在省行政许可办证中心工作期间,他高效准确完成后台录入,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数千次服务“零差错”,获评“先进工作者”。“服务群众无小事,做好本职就是实事”是他一贯的态度。

科学防疫,贡献专业力量:在“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来袭时,他从未缺席。运用专业知识和监督经验,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在风险研判、督导检查等环节贡献力量。

终身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适应新要求,他不断学习,多次参加国家级培训,通过卫生部省级首席监督员考核,被聘为“贵州省职业卫生首席卫生监督员”。“知识在更新,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时代、优服务。”这是他对自身的要求。

前行:初心映照华发

岁月流转,青丝渐染华发。杨长山坦言:“岁月匆匆,时光飞逝,不再年轻。”然而,这份对光阴的感慨背后,是更加坚定的信念:“我将一如既往,恪尽职守,按照岗位职责,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三十年风雨兼程,杨长山的足迹从高原铁路踏遍工厂车间。这位苗岭健康卫士,以一颗赤诚之心、一身过硬本领,将毕生精力默默奉献给劳动者健康守护事业,为建设健康贵州、美丽贵州贡献着持久而坚韧的力量。

来源 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949694683398438&wfr=spider&for=pc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