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最美志愿者”吴和平、李翠瑛夫妇:“做公益,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

吴和平(右二)和李翠瑛(中)走访辖区困难人员。(上饶市广丰区公安局供图)

人物简介:吴和平,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前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公安局永丰派出所副所长。李翠瑛,1965年12月出生,退休前为广丰区大石乡财政所普通干部。40年来,夫妻二人热心公益事业,坚持助学、助老、济困、调解。二人曾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江西好人”,其家庭曾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有这样一对“公益夫妻”——退休民警吴和平与财政干部李翠瑛。四十载春秋,青丝到白发,他们将公益融入血脉,累计志愿服务超13万小时,足迹遍布助学、助老、济困、调解等多个领域,带动千人投身公益,用平凡人生书写不凡大爱篇章。

吴和平、李翠瑛的公益之路始于1985年。那年夏天,他们还处于恋爱阶段,机缘巧合之下得知当地一名男孩因贫失学。“那个孩子的父亲病逝了,家里没钱供他上学。吴和平问他需要多少钱,孩子说一个月5元就够了。”李翠瑛回忆道。

那时,吴和平还在部队当兵,每个月只有十几元生活津贴。李翠瑛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也不高。但他们还是决定资助这名少年,每月给他6元。“这是我们俩共同的决定。”夫妻俩默契地说。

自那以后,二人持续开展助学、助老、济困、调解等各项公益活动。如今,夫妻俩已累计志愿服务超13万小时,资助贫困学子200余名。“李阿姨特别热心,不只在物质上帮我,更用温暖话语支撑我的求学路。”谈起被资助学费的往事,如今已是国际某知名大学博士生的佳佳(化名)动情地说。

夫妻俩还提出了“五个100”公益目标:帮扶百户贫困家庭、资助百名学子、关爱百位孤老、促成百桩姻缘、捐赠百万助学。目前,前四项已超额完成,捐赠百万助学计划正在进行中。“儿子已自立,我们生活俭朴,花销有限。”李翠瑛说,“如果我能再活30年,愿以涓滴细流汇成百万捐赠。”

20多年从警生涯,从派出所民警到副所长,吴和平总会找时间到社区走上几圈,访民情、解民忧。那时,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社区信息。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这成为他服务百姓的“数据库”。

也正因如此,他还破了一件“大案”。

2009年3月的一天,吴和平在北门社区入户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名男子很少出门。吴和平仔细核查信息,发现该男子是潜逃20年的命案嫌疑人,随即将其抓获。

2023年5月,吴和平退休后仍发挥所长,在敬老院、社区活动中义务普及反诈知识,累计调解赡养纠纷300余起。“对群众而言,每件琐事都是大事。每天走几趟,困难诉求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他们看见警服,心里也踏实。”吴和平说道。

“遇上就帮,能帮则帮。”——夫妇俩这句朴实的人生信条,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队伍。刘花仙曾是一名月饼店老板娘。20年前,听到李翠瑛买月饼时聊起公益,刘花仙深受触动,自那时起便成为志愿队伍的“铁杆”成员。如今,吴和平、李翠瑛创建的广丰区大石街道阳光志愿者协会已发展注册志愿者162名,形成以“老党员+医生+教师”为核心的专业服务矩阵。

夫妇二人还创新打造“12+N”志愿服务模式——每月固定开展敬老活动,逢年过节推出特色服务,形成“心向阳光与爱同行”品牌项目。目前,已累计策划开展公益活动800余场,与20家敬老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多年来,吴和平、李翠瑛已收集老人需求2000余条,覆盖全区23个乡镇,惠及20万余人次。“他们像亲生儿女一样,每次来都带吃的用的、表演节目。”沙田镇敬老院的老人感慨道。

吴和平、李翠瑛夫妇现在住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多年未置换过家具家电。他们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公益上。据不完全统计,夫妇二人共先后捐物捐款价值90余万元,带领团队协调社会捐赠累计300余万元。“做公益,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李翠瑛笑道。

https://www.mps.gov.cn/n2255079/n5137689/n5414444/n5414574/c10176922/content.html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