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江苏扬州:AI赋能 以科技之力“智”护生物多样性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扬州有哪些新鲜事,记者带您瞧一瞧。

扬州首个“AI水下哨兵”上岗值勤

在宝应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一个鱼类水生生物监测站点,近期这里部署了扬州首个“AI水下哨兵”设备。该设备是一套具有人工智能识别能力的水下智能摄像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时采集水下视频影像,并自动分析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活动状态,全面提升对重点水域生态变化的感知能力,为生态变化早期预警和趋势研判提供连续稳定的数据基础。

“AI水下哨兵”设备拍摄的宝应湖水下画面。

目前,该系统已接入宝应县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的统一汇聚、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已监测到鲫鱼、鳊鱼、黄颡鱼、银鱼等多个品种鱼类数百尾,对于分析鱼类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水上导航”为江豚让出“生命通道”

广陵区李典镇新坝长江岸线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为降低船舶航行对江豚的干扰,相关部门开通扬州港区新坝作业区船舶通行系统。

江豚在水中嬉戏。

该系统将江豚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别标注为红色、黄色、绿色区域,并通过“水上导航”——“船E行”APP实时显示在船员手机端。当船舶靠近豚类保护区时,“船E行”会自动语音提醒,提醒船舶注意不要驶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提前减速,保持低速航行,最大限度减少对江豚的干扰。

相关部门还同步在沿江企业广泛推广应用“船E行”,督促船员进行手机端导航指引,为江豚让出“生命通道”。

暂停水草打捞,为水鸟“让路”

4月至9月,是水草生长茂盛期,腐烂的水草会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但清理水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鸟类繁殖。

根据仪征生态环境部门的建议,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协调企业暂停白鹭湖的水草清理工作,并推迟清理时间,以避开鸟类繁殖期,为其营造安全舒适的繁育环境。

白鹭湖的水雉。受访者供图

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鲜事多,证明扬州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记者从扬州环境监测中心采访获悉,扬州率先建成eDNA监测实验室,配置先进设备,对高宝邵伯湖、长江及大运河扬州段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追踪鱼类资源与福寿螺等入侵物种。在旗舰物种保护上,建立长江扬州段长江江豚季度监测机制,综合运用船基样线法、无人机巡航、声呐监测等技术,构建“天、空、地、水”一体化监测网络……截至目前,扬州已记录各类物种超过4000种,其中,植物、昆虫和水生生物均超千种。

通讯员 扬环宣 周建 记者 程宝军

http://news.yznews.com.cn/2025-05/23/content_7741882.htm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