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守护黔山秀水:贵州公安机关以法治利剑书写生态安全保护答卷

央视网消息7月6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首次设立了两个现场观摩点,其中一个观摩点便是贵阳市公安局观山湖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着重展示了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

作为论坛承办方之一,近年来,贵州省公安厅以法治利创守护绿水青山,构建特色生态警务体系,通过开展“昆仑”“利剑2021-2025”等系列专项行动,对盗采资源、非法捕捞、污染环境等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打击,为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坚实保障。自2023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涉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800余起,侦破跨区域案件71起,其中2起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面对生态保护这一重大课题,贵州公安机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耕“八大警务”,健全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

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中,贵州公安深化“平安长江”专项行动,强化水域巡逻与线索深挖。2023年5月剑河县森林公安局在巡查中抓获一名非法电鱼嫌疑人,由此顺藤摸瓜打掉4个跨三县作案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查获并放生野生鱼238公斤。随着执法力度持续加大,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禁渔成效逐步显现。

针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贵州公安机关联合多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打击整治。水城区警方曾在侦办盗窃案过程中,发现一个长期盗挖、收购、销售珍稀古树的犯罪团伙。该团伙自2021年起多次盗挖百年杜鹃古树,并通过网络直播销赃。经过缜密侦查,警方固定关键证据,将主要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涉案人员均被依法判处刑罚。

为提升生态警务效能,贵州公安机关着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体系,推动生态保护由单一作战向协同联动转变。贵州省建立“生态警长+网格员+护林员+公益组织”的生态守护联盟,形成“全省一盘棋、全域一张网”的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打击效能,贵州公安机关不断拓展跨区域警务协作。与长江经济带公安机关签署《深化江地警务协作协议》《警务数据资源共享协议》,与云南签订《滇黔公安机关打击环食药知森领域犯罪警务战略框架协议》,推动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打击合力。

科技赋能,智慧守护绿水青山。根据贵州山地特点,积极探索无人机等新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毕节、六盘水、黔东南等地利用无人机开展林区巡逻、水域巡查,构筑空地一体防护网。

同时,公安机关协同有关部门,加强重点河段、部位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技防建设。在乌江、赤水河等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沿线设置“平安黔哨”视频防控点。数据显示,涉贵州境内长江流域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逐年下降。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居长江流域之首,珍稀鱼类种群由29种增至49种,胭脂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重现贵州水域。

贵州公安机关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生态安全。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定位,持续深化生态警务改革,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推动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法治手段坚决遏制生态破坏行为,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文/刘秋池 图/贵州公安)

https://local.cctv.com/2025/07/09/ARTI1egPV7weGoRitHmOPBZh250709.shtml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