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年第10次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鲁学悟主持,中央驻甘、省市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会,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徐全喜出席,介绍全省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回应媒体关注。
会上,鲁学悟首先通报2025年9月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当月全省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保持较低水平,优良天数比例达94.3%;74 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3%,劣V类水体比例仅1.4%,剔除本底影响后33个地级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徐全喜指出,近年来甘肃围绕 “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目标,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目前全省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面,甘肃多管齐下筑牢安全防线。一方面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在矿产资源开发集中、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地区的10个县(区)执行涉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另一方面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千余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对纳入相关名录的246个地块实施重点监管。同时,更新发布2025年32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企业落实污染防控责任。2025年7月至8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开展净土保卫战专项排查,发现的100个问题中已有71个完成整改,剩余问题正按计划推进。
地下水环境质量方面,甘肃构建起科学防治体系。历经两年完成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形成集地下水富水性、脆弱性等多维度信息于一体的 “一张图”,并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相关划定方案。针对化工园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完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并布设监测网络,推动分类管理与风险管控,同时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提升监管能力。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同样成果显著。甘肃推进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与指标体系,2025年安排1.8亿元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形成“1+N”规划体系,聚焦五类重点村庄推进治理,并加强设施监管;清单内85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基本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
下一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美丽甘肃建设。(文/图 滕英姿)
https://news.cri.cn/n/20251028/69832704-75e2-5310-8a39-ba94e5592c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