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会同: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背倚青山,面朝巫水,在会同县高椅乡高椅古村旁,一座崭新漂亮的现代化校园镶嵌在山水间,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

绿草茵茵的标准化足球操场、古典雅致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学生食堂、独立卫浴的宿舍楼……9月23日,走进崭新的高椅乡芙蓉学校,各项设施设备让人眼前一亮。投资5500万元、占地35亩,老百姓盼望的新学校终于建成,高椅乡开启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在会同,项目最多的是教育。”会同县教育局局长刘小忠介绍,近年来,会同县持续保持对教育“大投入、强措施、高质量”要求,对乡镇学校实行项目倾斜、政策倾斜、力量倾斜,不断扩充学位、改善办学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实现了家门口上好学的心愿。

▲会同县高椅乡芙蓉学校。

乡村学校旧貌换新颜

9月24上午10点10分,伴随动感的音乐,会同县金子岩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准时开展。学生们在操场上列队整齐,逐一开展韵律操、课间操等体育锻炼。看着活力四射的操场,校长丁再已连连感叹:“新校区宽敞漂亮,学生运动、吃饭、睡觉终于都不用挤在一起了。”

金子岩小学距离县城60多公里,是会同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原校址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场地狭小,办学条件简陋,近800名师生挤在不足4500平米的校园内。“以前只有一栋教学楼9间教室,上课教室挤不下,课间操场‘人挤人’,宿舍两人一铺……”丁再已透露,学校有几个班长期“借”当地中学的教室上课,学生甚至站着吃饭。

四年前,会同县投入3500万元在当地新建了一所占地面积13783平方米的新学校,建有一栋5层教学楼共22间教室、教职工40套、学生宿舍50间、可同时容纳近800人就餐的食堂。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阅览室、图书室等多功能室,全方面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

2017年春季学期,该校近800名师生告别老校区,搬进新校园,开启了全新的校园生活。

“新操场建好后,学生终于不用在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和煤渣跑道上运动了。”看着在绿茵足球场飞奔的足球少年,粟裕中学校长李海军十分欣慰。2019年来,该校先后投入近800万元,新建教学楼、翻新操场、食堂改造,也通过提质改造迎来了大变身。

近年来,会同县通过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校园项目建设,越来越多像金子岩小学、粟裕中学的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基层教师从教更安心

“哪幅图代表‘getting up early’,请同学们看图说话,并根据动画中的短语进行造句。”9月23日下午,堡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英语课上,英语教师杨媛媛正通过动画和游戏进行辅助教学,让晦涩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氛围不断被推向高潮。

“没想到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也如此方便。”堡子镇中心小学距离会同县城区近20公里,因教风优良、教学质量高等原因吸引众多老师前来教学,今年9月从城区学校申请来此任教的杨媛媛便是其中一位。

除了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全覆盖,更让她惊喜的是学校优先为她安排的教师公租房。“两室一厅、单独卫浴、单人卧室,还配备了免费的床垫,让教师实现‘拎包入住’。”校长杨胜云介绍,目前该校共有2栋20套二室一厅的教师公租房,并确保外地教师优先入住。每逢节假日,学校还积极开展各项工会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让老师教在校园、乐在校园。

学校建好了,好老师也不可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会同县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培养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等方式,全方位补充师资,扩充乡村教师队伍。今年,全县共补充老师134名,临聘代课教师85名,并通过银龄计划招募讲学教师20名。

同时,会同县制定并实施“激励教师安心从教八条措施”,坚持把教师“引进来、留下来、好起来”作为抓教育的第一要务,确保落实乡村教师各项补助津贴,全方位开展区域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基层教师安心扎根一线。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