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有风翼南,翼彼新苗

时光匆匆,五天转瞬即逝,伴随着盛夏的阵阵蝉鸣,渲染着季节的斑斓;绿树掩映、花草肆意生长的村庄里面,更明艳的是孩子们最灿烂的笑容;作为合肥工业大学“大手拉小手”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团成员来到汪桥村支教的光阴,伴随着盛夏的炽热,深深地镌刻于我的生命轨迹里,渐渐变得厚重而丰盈。

翻阅一张张照片,思绪在短暂的记忆里靠岸。看着来时的道路,我不免发出感慨,熟悉的小楼房,熟悉的小巷子,熟悉的小教室,来时车上的欢声笑语还在耳边,可眨眼间,已经是我来到柘皋镇汪桥村的最后一天了。短短五天的支教里,我走过颠簸的小路,大战过可怕的蟑螂,挤过嘈杂拥挤的车子,遇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经历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

磨炼意志 助力成长

还记得我初到柘皋镇,7月15日那天,拎着简单的行李,望着坐落在村中的支教小基地,一切事物都显得新鲜而又可爱。我们对接下来即将来临的生活无比期待,但比惊喜更先来的,是三个令我们无比崩溃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蟑螂,在外奔波一天后,想好好睡一觉,在镇上简陋的宾馆里,却遇到了到处乱爬的蟑螂,从未看见过蟑螂的我,甚至害怕地哭了起来,而在艰难入睡后,又辗转难眠。

第二个难题就是教学设计的实施,队员们来到这里才发现,教学设计里的每一步骤的实施,都不容易,学生的反应难以预料,课程效果难以评估,课程进度难以把握——当理论遇上实际,我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三个难题就是每天都有太多突发事件出现,这边的留守儿童的年龄差距有点大,有的是一年级,有的是六年级,这让我们刚开始的课件准备都功亏一篑,需要重新去准备。课上的孩子们的反应也是不同,有的孩子过于活泼,有的孩子偏内向,给予我们的反馈不足。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都成了积压在我们心头的重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在这期间有过崩溃,想过放弃,但支撑着我们坚持下来的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图为小朋友上美术课,绘画风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海峰 供图

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汪桥村这边的留守儿童,普通话的熟练程度不同,有的普通话我们可以听懂,有的普通话夹杂着方言,我们需要仔细去倾听。他们单纯而又质朴的眼睛就像泉水那样清澈,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少了一丝城市孩子的娇气和任性,更多了些小大人的懂事和内敛。

我主要负责此次支教的相关宣传工作,在对他们进行采访调研的时候,他们那些诚挚又单纯的话语总是让我对我们此次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用爱心陪伴他们,用快乐包围他们,用自己影响他们!同时,大学生的到来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意识到要想走出这偏远的小乡村,唯有知识改变命运!

王启凡小朋友曾偷偷跟我说:“开展团辅的姐姐性格很好,详细地给我们说明规则,游戏很好玩。在小组游戏中,我作为被帮助的一位,队员们给我让板凳,让我当主持人,我昨天真的太开心了。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我感觉我好像知道了!”

看着他露出的笑容,那一刻,我找到了支教留守儿童的意义所在。

图为支教团成员对小朋友进行课后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海峰 供图

回想这几天,每天听取孩子们回馈的时候,我都会很开心,因为孩子们的笑容很真诚,他们每次在我这儿绞尽脑汁想着词语,去夸他们喜欢的“小老师”的样子真诚而又笨拙,每当此时,我都会心潮澎湃,孩子的真情真的可以融化一切,一切疲惫与压力不翼而飞。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这么多,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我一直藏在心里、无法展现在新闻稿里面的细节,都是我内心对于孩子们的最真挚的感情。

?图为支教团成员在汪桥村村镇府门口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海峰 供图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在与留守儿童的相互“支教”中,让孩子们在暑期得到了陪伴,也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自信,这是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双向奔赴。

支教是光荣的使命,支教是幸福的回忆,支教是宝贵的财富。“食安家国,药济民生”是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育人理念,作为食生学子,我们将这个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思维与语言方式,在陪伴儿童过程中,拓展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立下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志向。

对我来说,短短几天的支教生活足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是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拥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

(编辑:HCF  审编:AD)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