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乡村 > 正文

探寻三峡库区优质农产品 重庆“乡村振兴公益行”走进万州

为挖掘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近日,重庆市社科联常委、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党组书记沈飞松率队赴万州区开展“乡村振兴公益行”帮扶调研,走访当地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万州区农委副主任傅飞丁、沙河街道经发办主任谭军等陪同调研。

沈飞松走访当地企业(陶静摄)

据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是万州区传统优势产业。今年以来,万州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通过招商引资激活发展动能。傅飞丁特别推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姜米花”米花糖(传承70余年)、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州杂酱面”,以及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盛源丰鸭皮蛋”等产品,这些兼具历史底蕴与市场潜力的农产品,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据介绍,万州现有4个工业园区、627家企业单位,其中20%为食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更通过吸纳残疾人就业等方式,彰显社会责任——让特殊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稳定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调研团队先后走进重庆姜米花、满谷春、万城一面等企业。重庆姜米花传承50余年工艺,已入驻全国多家大型商超,年销量突破2000万元。满谷春则以“无铅工艺+古法制作”打造“盛源丰鸭皮蛋”,年产能达1500万枚,其发明专利技术为传统蛋制品注入健康新活力。万城一面凭借两项发明专利、三项非遗技艺,让万州杂酱面等美食斩获“中国金牌小面”“重庆好礼”等多项荣誉,成为重庆小面的亮眼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各企业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注重创新:从现代化生产厂房到无铅工艺研发,从非遗技艺保护到文旅商品转化,均展现出“传统产业+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路径。 “此次调研旨在发现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公益力量动员社会参与消费帮扶。”沈飞松表示,“乡村振兴公益行”将持续聚焦库区特色产业,搭建政企对接、产销对接平台,推动更多如“姜米花”“盛源丰”般的优质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为三峡库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https://cq.cnr.cn/cq/20250415/t20250415_527136263.shtml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