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记者 魏利洁)近日,记者参加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指导、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来到了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走进永安村,规模化种植的农田与现代民居相映成趣,加工车间里忙碌有序的生产场景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近年来,永安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三个组织起来”,有效整合土地、老旧房屋等资源,以迤谷花海有限公司为龙头,投资1.2亿元规划建成了产业融入、农游结合、吃住游购娱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永安村积极探索构建“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联合体+农户”的田园工坊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发展产业、盘活资源、就近务工、利益联结四种方式,分层分类促进农户收入稳定增长。
本科毕业的姜艳,原本在新疆有着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去年看到永安村的招聘信息,选择了回家乡工作。“去年才看到招工信息,然后我就到这里具体看了一下。因为我知道这里之前是什么样,去年我回来的时候确实看到它的变化,就决定回来了。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也结婚生子了,能够在家乡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满足”。
据了解,永安村党组织依托本地14户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成立了1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培养了5名专业劳务经纪人,有序组织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为企业和群众精准提供用工服务。
去年,看到家乡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朱丽娟夫妇毅然选择返乡就业创业。朱丽娟现在在永安田园综合体担任观光车驾驶员,每月有3000元的稳定收入。她的丈夫则是利用家里的27亩耕地种植特色作物,去年纯收入10多万元。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我和老公在深圳打工时,我俩扣除吃住开销,每月净收入1万元多一点。现在回到家乡工作,收入增加了一些,更重要的是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据记者了解,朱丽娟家还通过土地流转获得额外收益,将6亩耕地出租后,每年可获得4000元租金收入。
在产业发展上,永安村对有土地、有发展产业意愿、有劳动力的农户组织发展鲜食玉米、高端果蔬等种植产业。目前,永安村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集群,带动75%的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户均年收入3.4万元。
村民在玫瑰种植园采摘玫瑰。永安村供图。
另外,永安村年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实行“1234”的利益分配模式,其中10%用于扶弱济困兜底帮扶无劳动力的群众,20%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弱劳力或半劳力群众,30%用来补短村内公益性项目以工代赈带动低收入群众增收,40%用来继续发展优质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永安村通过产业联合体分层分类促农增收的模式,让村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202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38万元,同比增长10%。这一发展模式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当中,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形成了“产业兴、人才回、乡村旺”的良性循环。
https://xczx.cctv.com/2025/06/03/ARTIc4kgMayOpiBBVT3Kiy5X250603.shtml?spm=C73274.Pt2UfsofZQQ5.ERZI2zijiBw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