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周刊》电子杂志官方网站

中国公益周刊_壹周公益悦读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为“口袋”兜底!青岛市李村街道城乡公益岗托稳幸福民生

“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我年纪又大,出去很难找到工作。现在有了公益性岗位,在家门口就有了活儿干,每年能增收一笔收入。我们几个人把社区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环境美了,心里更美。”青岛市李沧区李村街道大崂路社区公益岗位人员刘美凤说。

“每次穿梭在4个楼栋间,居民们能叫出我的名字,还和我打招呼,感觉很满足。”公益性岗位创设让就业困难群众在工作中获得认可与尊重,刘美凤说,自己利用空闲时间主动为社区居民缝制套袖,为居民多办好事实事。

刘美凤们的感受印证了李村街道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今年以来,李沧区坚决贯彻落实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指示精神,以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多举措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按照因事设岗、按需定员、人岗相适的原则合理开发使用公益性岗位,切实发挥好公益性岗位助推社区发展稳定增效作用。

在李村街道,像刘美凤一样的还有282个。他们一般来自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群体,经过组织招募、资格审核和岗前技能培训,走上公益岗岗位,从事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组织上岗是扩容提质行动的关键一环,李村街道通过“线上+线下”报名的方式,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用的原则,实行按户籍申请,社区初核面试,街道复核上报的审核流程,加强准入把关,从源头杜绝出现不能正常履职等不符合安置条件的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

李村街道在公益性岗位设置和人员安置上,既照顾弱势群体,做好兜底保障,同时也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设岗,确保人岗相适,关注服务效果。据悉,街道在充分考虑家庭实际情况、个人身体状况、能力特长及个人意愿的同时,针对岗位不同职责,为申请人“量体裁衣”,设定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城市管理、平安巡逻等岗位12个,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有效作用。组织开展专门培训,真正实现人员与岗位的精准匹配,以此激发就业困难人员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针对公益性岗位开展各类业务培训8场,培训人员320人次。

为确保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李村街道强化监管,做到助业扶志。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街道党建办、纪工委定期到各社区核对人员在岗情况,对人员日常考勤、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核查,今年以来共开展公益性岗位检查督导20余次,帮助社区规范整改考勤管理事项8项,坚决杜绝了“吃空饷”、替岗、顶岗等优亲厚友现象的发生,确保公益岗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目前,李村街道和各社区分别建立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台账,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通过建立个人档案,健全基础资料,做到人数、岗位、责任等底数清楚,并根据申请和清退实际,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在岗人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山东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重要民生实事。下一步,李村街道将继续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稳步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不断提升日常管理质效,切实把公益性岗位办成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民生工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2027483982580599&wfr=spider&for=pc

(编辑:HCF  审编:admin)

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公益周刊——壹周公益观点。

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